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藥用動植物
辛溫解表話白芷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市場行情
白芷為藥食兩用品,用量大,產區多,供求比較穩定,收購價每公斤(下同)一直保持在3元左右(杭白芷質佳4—5元)。 1993年、1994年冀、豫氣候反常,產量降低,貨源偏緊,價一度上揚,收購價7—8元。 1995年至1998年上半年逐漸回落至3元左右。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致大面積減產,收購價又上揚至9—10元。 2000年、2001年產量恢復正常,收購價仍在3元左右。 2002年二季度即將產新,目前收購價徘徊在2.5—3元。
經濟價值
一般畝產350kg,按當前產新前的市場價3元/kg計算、畝產值可達千元左右,按佔地週期1.5年/次計算,年畝產值650元左右。鑑於白芷幼苗期生長較緩慢,秋播後可間種一茬菠菜、蘿蔔、大蒜一類植株矮小的蔬菜,還可增加效益。
生長環境
白芷喜溫暖濕潤氣候,怕高溫嚴寒。北方冬季會枯苗,以宿根越冬。長江流域及以南,冬季植株能正常生長,相反在夏季會枯苗,以宿根越夏。種子在15℃以上即會發芽,幼苗能耐6—8℃的低溫,氣溫在5—15℃之間都能正常生長。種子出苗期,雨水過多易引起爛種。土壤缺水會使枝葉萎蔫下垂,主根易木質化或形成分叉。過於潮濕或積水,又易發生爛根。喜向陽、光照充足的地勢,過於蔭蔽,則植株纖細、生長發育差。白芷宜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若土層淺薄、石礫過多的土壤種植,則主根分叉多,品質較低。
栽培技術
整地前作以禾本科作物為宜,不宜與花生、豆類作物輪作。前作收穫後,及時整地。畝施圈肥或堆肥2000—5000kg,撒勻後,深耕耙平、整畦。基肥不宜施氮肥,翻耕深度25—30cm,畦的寬度一般為100—180cm,畦面要平坦或呈瓦背形,土壤要疏鬆細碎。
播種用當年收穫的經過選育的良種直播,(良種選育見田間管理篇)、最宜播種期為白露後5—10天內。即9月上旬。長江流域及以南產區習慣採用穴播,行距25—30cm,穴距17—20cm,每穴播種子10粒左右。河北、河南多採用條播,溝距20—23cm,均勻撒入種子。浙江一帶有用撒播的。穴播慣用火石灰拌種,播後不必覆上;條播用鋤推一遍覆土;撒播者,播後蓋薄土和稻草。條播、撒播每畝用種量一般掌握在1.5—2kg。
田間管理
間苗北方早春幼苗返青高5—8cm時,去掉過密的弱苗,苗高10—15cm時定苗,每穴留苗1—2株,條播的按株距17cm留苗。南方分別在秋播後幼苗長到高3cm、7—10cm和次年2月下旬分三次進行間苗,每穴定苗3株,三角形排列,條播按株距10~17cm留苗。定苗時,應將生長過旺、葉柄呈青白色的植株拔除。
中耕除草每次間苗都要同時進行中耕除草。第一次苗小宜用手拔草,第二次中耕可稍深,第三次要徹底除草一次,以後植株封壟閉鬱,就不必中耕除草。
控制水肥白芷雖喜水肥,但在幼苗前期不應多用,冬前春後一般不澆水,以防幼苗冬前旺長。正常情況下,立夏以後,陸續澆水四次,追肥1—2次,第一次澆水在5月中旬,並隨水施人糞尿1000kg,5月下旬進行第二次澆水,第三次澆水安排在6月上旬,同時追施人糞尿2000~2500kg,並施餅肥40kg或硫胺20kg,6月下旬再安排第四次澆水。植株閉鬱後,要注意防止地內積水、特別是在雨水集中的雨季,尤要適時排水。
摘心晾根冬前生長8—10片真葉的白芷,春後易長早發,形成生長中心。對此,在5—6月,應採取摘心晾根來控制其長勢。摘心應在莖尖形成明顯生長點時,選晴天上午用竹刀將莖心芽摘去(約1cm),以去掉頂芽為好,摘心後切忌馬上澆水,澆水追肥應安排在摘心後的3—5天,以防腐爛和死亡並中斷其抽苔條件。晾根是為控制植株過早抽苔或減少抽苔,即對有明顯抽苔的白芷,先深鋤一次,選晴天扒土晾根5—7天,深度為根莖的1/3,但不得傷主根或搖動幼根,然後封根澆水施肥,晾根應在6月中旬花序分化以前進行,以達防止抽苔的目的。
拔除早抽苔苗早抽苔苗,影響其植株生長,並易使根莖木質化,粉性差,質量產量均會下降,發現早抽苔苗,務必及時拔除。
選育良種白芷必須專門培育良種,也是防止早抽苔的重要措施,有原地留種和選苗培育兩種培育方法。原地留種是在第二年採收時,留下部分不挖,第三年開花結籽。選苗培育是在第二年採收的同時,選擇主根直、無病、粗細中等的移栽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中,第三年種子成熟後,分批採收留種。為了保證優良品種的培育,原地留種和選苗培育均要加強田間管理,除合理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等常規豐產措施外,重要環節是對植株合理修枝,方法是:剪去主莖和二、三級枝上的花序,保留一級枝花序,使其供養得到保障,以達到優種的種胚發育成熟一致。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黑斑病(也稱斑枯病)和根結線蟲病。黑斑病危害葉片,葉上病斑初起暗綠色,擴大後呈灰白色,病斑上生小黑點,並會形成多角形大斑,斑硬脆易破裂。防治方法:
(1)收穫後選種時集中處理病殘株,選留無病的種子;
(2)發斑初期摘除病葉,並用1:1:12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噴灑。
根結線蟲病危害根莖,影響正常膨大,使細根叢生,造成地下部位生長不良。防治方法:種植前半月用滴滴混劑處理土壤,每畝用藥40一60kg溝施,施藥後立即覆土掩蓋。
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鑽心蟲、黃風蝶幼蟲等為害。蚜蟲防治一是徹底清除雜草,減少其遷入機會。二是注意保護、培養和利用天敵,如利用七星瓢蟲等捕食,還可利用有翅蚜蟲喜向黃色運動的習慣,在田間掛黃色塑科板塗機油進行誘殺。藥劑防治可連續使用樂果、敵敵畏、魚藤精等農藥。紅蜘蛛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發生,發生後用1605或樂果噴射。黃風蝶幼蟲、鑽心蟲於8月發生,可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樂果2000倍液或青蟲菌300倍液毒殺。
收穫加工
收穫秋播的第二年葉子變黃,心部葉未抽出時採挖收穫。南方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方在8月下旬。收穫時選晴天,先割去莖葉,然後深挖刨起根部,避免挖斷、挖傷。
加工挖出根部後去掉地上部分,抖淨泥土,置陽光下曝曬乾燥。乾燥過程中切忌雨淋,收穫時如雨水過多,應用火烘乾。南方產區多採取硫磺薰後再曝曬,可加快乾燥。
炮製揀淨雜質及黑爛者,按大小分別堆放,用清水洗淨,浸泡一小時,撈出潤透,切成1.5mm片,及時曬乾。
經驗鑑別
白芷根壯,圓柱錐形。表面棕灰,楞疙瘩丁。斷面灰白,環紋較清。肉白粉性,氣香濃芬。
貯藏保管
白芷易發霉變色,應貯存於乾燥、陰涼、通風處,嚴防受潮。在黴雨季節應經常檢查翻曬,翻曬時宜溫和陽光不宜烈日曝曬,有條件的可採用烘乾機烘烤,或在密閉條件下,採取氣調的方法養護。如發現變色或生蟲,可先噴水在其表面,採用磷化鋁或溴甲烷、硫磺薰殺。如發現輕微霉點,應及時撞刷,但不宜水洗,以免內部顏色變黑。
註:摘自中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