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藥用動植物
白芷的特徵及特性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白芷為常用中藥材,是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li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乾燥根。
白芷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具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功能。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牙痛、白帶異常、瘡瘍腫痛等症。
河南禹縣、長葛等地出產的白芷習稱禹白芷;河北安國、定州等地出產的白芷習稱祁白芷;浙江余杭、永康等地出產的杭白芷習稱浙白芷;四川遂甯、達縣等地出產的白芷習稱川白芷。
一、形態特徵
1.白芷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2.5米。根圓柱形,黃褐色,有分支。莖粗2釐米~5釐米,近圓柱形,中空,常帶紫色,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羽狀分裂,有長柄,莖中部葉有2回~3回羽狀分裂,葉無毛或稀被毛,基部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莖上部葉有顯著膨大的囊狀鞘。花小,無萼齒,花瓣5,白色,先端內凹。雙懸果長圓形至卵圓形,黃棕色,有時帶紫色。
2.杭白芷 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2米。根圓錐形,頂部近方形,具4棱。莖粗4釐米~7釐米,圓柱形,中空,具細縱棱,表面黃綠色。葉互生。莖下部葉三角形,葉柄長3釐米~6釐米,基部擴大成鞘,莖上部葉有筒狀葉鞘。複傘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黃綠色,無花萼,花瓣5,卵狀披針形,頂端反曲。雙懸果扁平、橢圓形或圓形,有疏毛。
二、生態環境
中國的白芷主要生長於東亞季風氣候區。主產區華北平原屬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冬寒少雪、春季多風、夏熱多雨、秋高氣爽等特點。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的特點。產區海拔多在50米~500米之間。白芷宜生長於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
三、生物學特性
1.對光、溫、水的要求 白芷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怕高溫,能耐寒,適應性強。白芷對光照長短、強弱雖不甚敏感,但光能促進其種子發芽。
白芷生長發育適宜溫度幅度較大。種子在恒溫下發芽率較低,在變溫下則發芽較好,並以10℃~30℃變溫為佳;幼苗期能耐6℃~8℃的低溫,在5℃~25℃均能正常生長。在黃河以北地區,冬季嚴寒,植株枯萎,白芷以宿根越冬。在長江以南地區,冬季氣溫較高,植株仍能正常生長,而在炎熱的夏季,植株則常常枯萎。
白芷對水分的要求以濕潤為適度,整個生長期怕乾旱。播種後缺水影響出苗,幼苗期乾旱易造成缺苗,營養生長期則需水較多,但過於濕潤或田間積水,易發生爛根。生長後期缺水易導致主根木質化,或出現根部過多分枝。
2.生長發育 白芷播種後,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約10天~15天出苗。幼苗初期生長緩慢,翌年4月~5月植株發育最旺,4月下旬~6月根部生長最快,7月以後,植株逐漸變黃枯死,此時,白芷的根已長成。留種植株8月下旬天氣轉涼時又重生新葉,第3年4月開始抽薹,5月下旬~6月上旬開花,6月下旬~7月種子陸續成熟。種子發芽串為70%~80%。陳舊種子發芽率低,甚至不發芽。
來源:《農村實用科技》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