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農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養殖管理

塘魚越冬十項措施


資料來源:中農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當池塘的水溫降低到8℃以下時,魚類便進入了越冬期,在越冬期內魚類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活動量明顯減少,新陳代謝水平降低,生長速度減緩。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魚類進入了越冬期而放鬆對其的管理。由於越冬期內魚類已停止攝食,抗病力明顯下降,因此,認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培肥水質。越冬前每667平方米施發酵好的牛糞100~150公斤用來培肥水質,這樣做有利於冬季池塘水溫的提高。

2.加深池水。在池塘水面結冰前要將池塘的水位加深到最佳深度,並檢查進、排水渠道是否暢通。

3.儘量縮短池塘水體的冰封期。池塘水面冰封前要根據水源水溫和池塘水溫的高低來確定進、排水與否,儘量保證池塘水體有較高的水溫,推遲池塘水面結冰的時間。開春後要勤加水、勤排水,儘量提前排出水溫較低的“冰化水”、加入水溫較高的新鮮水來提高池塘的水溫,促使池塘中的魚類儘早開食。

4.破冰增氧。在池塘水面冰封時要打冰眼,並在冰眼中插上用稻草、玉米稭紮成束的把子,以便於通氣增氧。每667平方米的水面可以打2~4個冰眼,冰眼處可以投放少量的豆餅、菜子餅等精飼料,供水溫升高時魚類攝食。

5.及時掃雪。下雪後要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以保證太陽光能夠順利地進入水體,增強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間接地增加池塘水體的溶氧量。

6.保持池塘合適的水位。當池塘水位下降的幅度過大、池水過淺時,容易出現水溫驟降的現象。因此,要及時補注新水,一方面能保證池塘水體有適宜的水位和水溫;另一方面能起到改善水質、增加水體溶氧的作用。加水時必須注意不要形成雙層水乃至多層水,造成冰下池水嚴重缺氧,引起魚類缺氧窒息。

7.經常監測水質指標的變化。每隔10天左右測定一次水體的溶氧量,做到心中有數。當溶氧量降低時應及時採取增氧措施,如灌注新水、增加破冰面積等。平時可以通過觀察池邊有無魚蝦遊動、水色是否渾濁變汙、水體有無異味等方法來判斷池塘水體的水質狀況。若水質變壞,要及時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來改善水質狀況。

8.加強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的變化。嚴禁在池塘冰層上溜冰,保證周圍環境安定,冰面上有汙物時要及時清理。

9.擇時放種。魚種放養應選擇在氣溫較高的晴天中午進行,儘量避開風雪天氣,並做好魚種放養的消毒工作。

10.適時恢復飼料投餵。氣溫回升後應及時恢復飼料投餵,爭取“早開食、早恢復體質、早恢復生長”。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