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保鮮處理
柑桔的貯藏保鮮技術

資料來源:中農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柑桔種類和品種繁多,自秋季至次年夏天都可上市。栽培結合貯運,鮮果可週年供應。柑桔常溫貯藏已遍及中國各產地。甜橙或蕉柑大規模貯藏四個月,能將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
一、品種及對貯藏環境的要求:
中國目前栽培的柑桔品種相當多,橙類主要有甜橙、雪柑、紅江橙(改良橙)、錦橙(鵝蛋柑)、葉橙、冰糖橙、臍橙和夏橙等。寬皮桔類有溫州蜜柑、蕉柑(桶柑、招柑)、蘆柑、紅桔、南豐蜜桔等。柚類有沙田柚、文旦柚、白柚、麻油等。檸檬有北京檸檬(香檸檬)、美國尤力克檸檬。
不同種類和品種的柑桔,對低溫的敏感性差異極大,其中最不耐低溫的是檸檬、葡萄柚,適合的貯溫為10-15℃;其次是柚、柑,適合的貯溫為5-10℃;桔和甜橙類一般較耐低溫,能忍受1-5℃的低溫。但寬皮桔類中的有些柑不耐低溫,如廣東的柑類,適合的貯溫為10-12℃。
二、影響柑桔商品質量的因素:
1、糖酸比率。不同種類和品種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5-15%,檸檬酸含量為0.3-1.2%。在貯藏過程中,柑桔果實不斷消耗糖和有機酸,在高溫下,酸耗多於糖耗。果實風味優劣並不全取決於成熟時所含固形物的多少,而是取決於糖酸比率。如溫州蜜柑的糖酸比大約為10:1-13:,蕉柑為12:1-15:1,甜橙為30:1-35:1。當今柑桔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是果身高、色鮮、汁多、味濃及高酸高糖風味濃的品種。
2、枯水病。枯水病主要在寬皮桔上發生,其症狀是果皮發泡,皮肉分離,果肉失水,汁胞粒化,質地粗糙,風味變淡。在橙類上也有發生,果皮變厚,凹凸不平,白皮層疏鬆易剝,囊瓣壁變厚、變硬,透明度降低呈白色,汁胞失水,果實逐漸失去風味。產生枯水(浮皮)的原因與果實的種類有關,果實成熟期間的高溫高濕和貯藏期間的高溫也會促進枯水的發生,還有研究認為,枯水是由於果皮組織異常衰老所致。
3、褐斑病和水腫病。這兩者都是不正常的低溫引起的生理病害。褐斑病果是在果蒂附近的外果皮出現不規則的褐色斑點,病部果皮的油胞破裂,使果皮下陷,隨著病情發展,病斑擴大或連接成片,一般不損及果肉,風味正常,但商品外觀大受影響。病勢隨時間加重,削弱了果實對微生物侵入的抵抗力。水腫病果皮失去原有光澤,果皮浮腫易與果肉分離,嚴重的果皮變褐,果肉變味。
4、機械損傷。柑桔外果皮上佈滿了油胞,是天然的保護層。新鮮的果實,外果皮膨脹,極易受機械擦傷或刺傷。採收或貯運過程中,碰、撞、擠、壓以及跌落引起的內傷,肉眼一般難以發現,但造成的惡果卻十分嚴重,導致腐爛。
5、其他病害。柑桔貯藏中的微生物病害主要有青綠黴病、黑色和褐色蒂腐病、酸腐病、黑腐病、褐腐病和炭疽病等。蒂腐、黑腐、褐腐和炭疽病都是潛伏性病害,多在貯藏後期發病。而青綠黴和酸腐主要從傷口浸染,多在貯藏前期發病。
三、柑桔的貯藏技術:
1、採收。柑桔類果實除檸檬外都必須適時採收,通常在果實著色面積達到3/4,糖酸比達到應有的標準時採收,其次採摘時間也很重要,應避免大雨後或早晨露水未幹時採果。採收人員必須剪指甲,帶上手套,避免傷果;用圓頭果剪,齊肩平蒂下剪,一次剪不平要複剪。剪果人隨身攜帶果袋,隨剪隨放。包裝箱內要加襯墊物,果實不能裝得太滿,以免壓傷,所以操作者都應該輕拿輕放。
2、採後的防腐措施。採後及時採用殺菌劑進行防腐處理,對防止柑桔在貯藏中腐爛十分有效,常用的殺菌劑有塞菌靈(涕必靈)、多菌靈、硫菌靈、枯腐淨(主要含仲丁胺和2,4-D)及克黴靈。殺菌劑使用濃度為0.05%-0.1%,2,4-D的濃度為0.01%-0.025%,兩者混合使用。採收當天浸果效果最好,在採後三天內一定要完成藥物處理。殺菌劑也可以與蠟液或其他塗膜劑混用。
3、挑選和包裝。長期貯藏的柑桔採後必須嚴格剔除傷果、病蟲害果、無蒂果、厚皮果及殘次果、然後用0.01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單果包裝。
4、適宜的貯藏方法。
(1)常溫貯藏。常溫貯藏是中國目前柑桔貯藏的主要方式,如井窖、通風窖、防空洞,甚至比較陰涼通風的普通民房也可以貯藏柑桔。在四川,大量的甜橙採用通風庫貯藏,南充地區用地窖貯藏甜橙,也能貯藏到第二年3-5月,在普通住房內可貯藏到春節。常溫貯藏要注意用塑膠薄膜做單果包裝和防腐劑處理。
(2)冷庫貯藏。在相對濕度85-90%條件下,橙類3.5-9℃可貯藏2-4個月;寬皮桔0-3.5℃可貯藏2-4週。冷藏有利於減輕腐爛和失重,但長期低溫貯藏必須注意避免冷害,防止柑桔產生褐斑病和水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