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的奶牛有乳房炎,消炎的常用藥是青黴素和鏈黴素,用藥後5至7天產的奶必須扔掉,所以專家提醒,如果有人把奶牛牽到你的家門口現擠現賣最"新鮮"的不摻水牛奶,你會買嗎?北京近郊現在就常有人做著這樣現擠現賣的買賣,而且生意挺好,可研究奶牛乳房炎和藥物殘留的北京農學院獸醫藥理學博士吳國娟教授從來不敢買這樣的鮮奶,她害怕現擠出來的奶含很多病原菌的抗生素奶。
檢測中一半奶牛有乳房炎
吳教授最近正在和她的同事們做一項課題,研究的物件是奶牛的乳房炎及產品的藥物殘留。通過對一些有代表性奶牛場的抽樣調查,他們得到的結果是:52.1%的奶牛患有各類乳房炎,其中臨床型占4.9%,隱性占47.2%,這個水平在全國居中游。
據報導,國內奶牛患隱性乳房炎的比例是46%至80%,國際上約為70%。昨天,吳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儘管隱性乳房炎不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奶中的體細胞數嚴重超出國際和國內標準,產奶量明顯下降;而臨床型奶牛則出現發燒、食欲下降、乳房紅腫、化膿感染甚至乳房壞死等症狀,奶中則出現絮狀物、膿、血、病原菌等。有病就要打針,現在國內治療奶牛乳房炎用的最普遍的藥物是青黴素、鏈黴素等抗生素。按照行業規定,為了防止藥物殘留,用藥後一般要有5天至7天的休藥期,這期間產的奶是要廢棄的,但誰敢保證這些奶一點兒也沒有混入流通渠道,特別是出現在管理有漏洞的地方。
大劑量用藥造成抗生素殘留
通過對所採牛奶樣品的實驗分析,北京農學院的科研人員發現,從奶中分離出來的細菌對青黴素、鏈黴素已沒有反應。吳教授說,很顯然,細菌已經產生了耐藥性。過去治療乳房炎一般一次用青黴素約幾十萬個單位,而現在用藥量已增加到幾百萬個單位也不管用,有的藥物甚至直接從乳頭注入。如此大劑量的用藥肯定會造成抗生素在奶中殘留。
據介紹,奶牛乳房炎發病率高,已成為造成全球奶牛業損失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約2.2億頭奶牛中70%左右都患有各類型乳房炎,美國每年因此損失20億美元,德國損失4.5億馬克,其中由產奶量下降引起的損失占到69%至80%。
目前,對乳房炎的治療國內外仍主要採用抗生素,由此帶來的抗生素殘留問題也相當嚴重。吳教授說,牛奶中有抗生素殘留,對人帶來的最大危害是:那些對青黴素、鏈黴素過敏的人如果飲用了這樣的牛奶,很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健康受到威脅;而對一般人群來說,人體長期微量接觸這些藥物會使體內的細菌產生抗藥性,它意味著今後這些藥物將對他們無效;還有些藥物有較強的毒副作用,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快速檢測成本太高
據瞭解,雖然我國對牛奶中的藥物殘留有嚴格的限制,但受檢測手段相對落後的限制,在現場快速檢測方面還有困難。而進口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很難在現場普及。美國生產的用一滴奶就能進行抗生素檢測的儀器一台要10萬美元,全北京僅奶牛中心有一台。用從國外進口的試劑盒進行檢測,每檢測一個樣品需要七八十元,一般的單位或個人很難承受。
三元光明放心喝
對北京的牛奶產品,吳教授說還是可以放心的。因為在全國眾多奶製品企業中,現在只有佔據北京牛奶市場絕對老大位子的北京三元和上海光明兩家敢喊出生產"無抗奶"(即無抗生素殘留牛奶)的口號。據介紹,三元牛奶公司從奶牛場收購牛奶時都要進行抗菌藥物殘留檢測,從而把抗生素奶拒之門外。同時,吳教授還提醒廣大市民,現在的奶製品,酸奶中肯定不含抗生素,因為含有抗生素的奶乳酸菌不能生長、發酵,根本做不成酸奶;盒裝奶和袋裝奶要經過瞬間高溫或巴氏滅菌消毒,高溫也會使部分抗菌藥分解。最不能喝的是直接擠出來的散裝奶,因為個體散養的奶牛比奶牛場封閉飼養的更易患病,牛奶中是否有病原菌和抗生素殘留也沒有人檢測,也不排除部分因藥物殘留而被大公司拒收的奶再次進入散賣的流通環節。
吳教授呼籲,有關部門應加強立法,並加大執法力度,同時加強藥殘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經費的投入,儘快研製出適應我國實際需求的相關檢測技術及開發試劑盒。
(北京晚報/記者孫海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