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養殖管理
鰻鱺的養殖技術

資料來源:神農編譯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鰻鱺是一種江海洄游性魚類,生長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經2年~3年的生長,體長達50釐米~60釐米時,性腺開始成熟,就向深海作產卵洄游。到當年底或翌年初,鰻苗即向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河口集群。此時即可於夜間張燈,用手抄網、張網、曳網等撈捕鰻苗。
養鰻池可用水泥、磚、石等築成,分4級。一級池為白仔池,每口池面積100平方米~120平方米,水深60釐米~80釐米;二級池為黑仔池,每口池300平方米~600平方米,水深1米左右;三級池為標粗池,每口池1000平方米~1200平方米,水深1.5米以上;四級池為養成池,每口池1500平方米以上,水深2米。各級池池底都要鋪10釐米厚的細沙,並備有機電排灌和增氧設施,4種池面積比例為1:5:10:15。
一級池每平方米放養白仔苗(每公斤6500尾~7000尾)1500尾~2000尾,可用絲蚯蚓、碎貝肉、大型水蚤等作餌料,日投量為存塘鰻鱺體重的10%左右。餌料要放在餌料臺上,台的上面用塑膠板搭涼棚,使台內光線昏暗一些。投料初期,應在傍晚投餵,輔以弱光引誘,使鰻苗養成定時、定點、定量吃食的好習慣。2個月後,鰻苗體色變黑,稱黑仔苗,尾重由0.08克增至0.5克,即可放入二級池中,每平方米放養1000尾左右,主要投餵人工配合飼料。配方為優質魚粉50%和土豆製成的阿爾發澱粉20%、酵白粉5%、複合生長素5%、豆餅粉30%,另加少量蚯蚓粉作引誘劑。餵前按50公斤飼料粉加水60公斤的比例,放入攪拌機內充分攪拌2分鐘,使飼料具有粘性和彈性,即可放到飼料臺上。每天分上、下午兩次投餵,日投餵量為存塘鰻鱺體重的15%左右。4個月~5個月後,鰻苗體重達5克以上,即可放入三級池標粗,每平方米放養2000多尾,餵料方法同前。再過4個月,鰻苗長到20克以上,就可放入四級池中飼養,每畝放養1萬尾~1.2萬尾,日投飼量為存塘鰻鱺體重的20%。
鰻鱺需氧較多,每升水溶氧量要在5毫克/升以上,比塘魚高出1倍。如溶氧量低於3毫克,鰻魚則食欲不振,生長緩慢。所以要認真管好水質,水色要保持淡綠色,透明度要達30釐米以上。如果水色呈褐綠色或深藍色,表示肥度過大,應立即換水1/3。鰻池應安裝1千瓦~3千瓦的葉輪式增氧機。每天早晨2時~7時應開機增氧;如天氣悶熱或遇雷陣雨,也應開機增氧,以免浮頭死亡。標粗池及成鰻池,最好能混養少量鱅、鰱、鯽,使池水保持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