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養殖管理
建構多元化人工漁場-軍艦礁
資料來源:農政與農情
所屬地區:台灣
壹、前言
國際間之傳統漁業國家,其沿近海作業漁場在各項保護措施下,雖然可維持一定的生產量,但是因為長期、重覆開發利用的結果,最後都難免造成沿近海漁場的再生產力呈現衰退現象,也因為如此,沿近海域的基礎生產力所孕育的漁業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相對增加的漁業活動需求。而為了復甦漁場機能,世界各國大都是以設置人工魚礁為積極改善漁場環境的對策,而且其效果並已獲得國內外產、官、學界,普遍的好評與肯定。而過去我國對人工魚礁之設置,其型態大部分為水泥製的人工魚礁以及政府所收購漁船製成之船礁,往往需要漁政單位籌編大筆經費來規劃執行,但在政府財政日漸拮据之情形下,每年所能投資建設之目標,往往不能滿足地方政府及漁業團體對設置人工魚礁之殷切期盼。因此,投設人工魚礁積極進行沿近海漁場整備工作,已是現階段漁政單位刻不容緩之重要施政措施。
貳、軍艦礁之誕生
為能在政府有限之預算經費下,達成現階段漁場改造整備之需求目標,本署在吸取國外技術以及本身累積多年的人工魚礁執行經驗後發現,製作魚礁之材質,並非一定需用混凝土結構不可,例如廢棄船體或其他陸地上強度足夠的結構體或其它廢棄物質,只要經過妥善之力學結構設計及審慎的環保處理,亦均能成為人工魚礁。而運用廢棄資材來作為人工魚礁,係屬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除能立即解決陸地上廢棄物拆解或處理之困擾外,更可直接降低設置人工魚礁之工程成本,有效撙節政府預算。
本署歷年來委託學術單位進行人工魚礁之調查研究指出,礁體越大型、越集中堆疊,其成效越顯著。而近年適逢我國海軍二代兵力整備時期,部分不符戰備需求之軍艦陸續除役,該批軍艦多在三千噸級以上,具有廣大表面積及棲避空間之特點。因此,本署在與學術單位、國防部、海軍總部評估討論後,咸認將海軍除役軍艦充作人工魚礁甚具可行性,於焉遂有設置軍艦礁計畫之形成。
89年度本署在參酌國外之技術與經驗,以及我國沿岸海域之漁業環境條件、魚礁設計原則、環保法規以及船舶航行規章後,開始投入軍艦礁之規劃及設計工作,11月間首次完成「萬安艦」軍艦礁之製作,並順利沉放在宜蘭縣石城人工魚礁區,開啟了我國設置人工魚礁之歷史新頁。
參、榮耀一生
迄90年度止海軍計撥贈「萬安艦」、「凌雲艦」、「岳陽艦」、「慶陽艦」、「鎮海艦」五艘除役軍艦,供本署製作為人工魚礁。這些軍艦在轉換角色前,可都各自有著顯赫的履歷及彪炳的功勳。其中「萬安艦」及「凌雲艦」,是國造的運輸艦,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後,主要擔負本島及外島間之運補、專送、勤務支援、演訓等各項任務,在全體官兵發揮犧牲奉獻、不畏艱苦、同舟共濟的精神下,逐一達成使命,在海軍的建軍、備戰與海上運輸等方面寫下不可磨滅的功勳與輝煌之史蹟。
而「岳陽艦」及「慶陽艦」曾經是海軍第一線的陽字號作戰艦艇,「鎮海艦」,則是小艇母艦。這三艘艦艇都是美國製造,並於1944年左右下水,曾經在美軍服役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慶陽和岳陽二艦都還曾經遭受過日軍神風特攻隊的攻擊。二次世界大戰過後,這3艘美軍麾下的軍艦,都曾經巡弋台海海疆並協防台灣,鎮海艦還曾經在八二三炮戰時,協助運補金門。它們在進入我海軍服役之前,就已經是我國的老戰友、一同出生入死的夥伴。這3三艘軍艦在民國60年代,加入我海軍,且又繼續服役了30多年才光榮退役。
肆、軍艦礁工程全記錄
一、工程設計階段
「全樣貌、無障礙、零污染」是本署辦理軍艦礁工程的最高準則,實際上我們也在設計工作中,逐項將它付諸實行。
首先,在不影響軍艦原貌下,設計上有關甲板面上的拖纜絞機、錨機具、吊桿、救生艇(架)、炮台、炮架等,除了有其紀念的必要性而被保留下來之外,全都必須拆卸吊離,以避免脫落飄移造成污染或影響漁船航行及作業安全。
再者,考慮製作軍艦礁的目的,是以培育海洋生物為主,而海洋生物既是主要的住戶,許它們一個寬敞、潔淨的生活空間,就是設計者應有的貼心思維了。因此,艦內雜物、航儀電路板、機油艙之油脂、艙壁石棉牆等各種污染源,在整體設計規劃上均是必須徹底清除才行,以免污染海洋生態環境。
而後最重要且技術難度最高的應屬艦體沉放作業的設計,除了需考量進水方式、計算進水量及沈放時間外,更需詳實進行船側的對稱開孔設計,並需精確掌握外力如側風、海潮流、海底地貌等因素,以穩定船體進水之平衡,避免造成船體單側傾覆的狀況。
二、工程施作階段
除役軍艦當拖曳至工作碼頭泊靠後,在進行製作施工前,為避免船上的污油水或雜物排入泊地港池中造成污染,在靠泊完成後的同時,工作人員在軍艦礁的四周就佈設了欄油索,以便做好初步油污水隔離措施,並隨時清理攔油索的油污水,以保持靠泊港區的清潔。且因軍艦內部艙間密集、空間狹礙侷促、通風不佳,加上本工程之施作大部分需進行切割電焊,因此,作業人員在進入機艙開始作業前,為避免艙內油氣或瓦斯氣濃度過高,危及作業人員的安全,在作業前必須先完成瓦斯、油氣之安全檢測,確定達到安全標準,以及通風設備都妥善設置後,方可進艙作業。
本工程在完成相關前置作業後,首先開始甲板面及艦體艙間廢棄雜物之清除,隨之進行機油艙的清理作業,機油艙的廢油、污水,在經由抽油管抽出至收集櫃後,再依環保單位核定之清運計畫書規定,將廢油、污水運至規定場所做後置回收再利用或排放處理。再來便依據設計書圖,開始進行艦體之開孔作業。由於軍艦原本的設計係因應作戰需要,所以各艙間均有單獨水密之設計,因此,為顧及各艙之間的流暢性,並考慮進水之均勻平衡,所開孔的大小、數量以及勻稱都是有必要。
三、爆破沉放--聚能射流原理的運用
本署89年進行萬安及凌雲兩艘軍艦礁之沉放,採取的是海底門閥啟動的方式。經過改裝整理完成的軍艦,於投放時開啟其門閥開關,使海水自動進入艦體,讓軍艦礁徐徐沉放至海底。這種方式雖然比較經濟,但缺點是易受外力的影響,不容易控制船體平穩的沉入水中,有可能會造成軍艦傾側入海的情形,影響了軍艦礁的整體成效。而事實上89年間凌雲艦之沉放,就因為側風過大,造成艦體於下沉過程中傾側入海。
而為避免艦體下沉時再次發生傾側之狀況,90年度軍艦礁工程設計,則著手規劃採用爆破沉放,以船底進行爆破炸孔,使海水直接由船底快速湧入,由於沉放的速度快,外力的因素如風浪、流水流速的影響,都會減至最低,艦體能夠穩定的沉入海中。而整個爆破技術在本署、相關承辦廠商及學術單位研商下,設計了一組藥型罩,其運作原理係在一個矩形盒子內,裝置純度99.9%,名為射流器的角型銅片,銅片上覆滿硝甘九十膠質炸藥。引爆時,高溫迅速溶解射流器,而爆破壓力會將溶解的射流器強力推出,整齊的切割鋼板。而一般炸藥爆破後其能量係以爆震波、熱、壓力及音爆等方式,由爆源向四周快速傳播。而本次軍艦礁之爆破作業並非在海中進行,而是在軍艦之鋼體結構內引爆,因此其爆震波、熱、壓力均侷限在船體內部。而與爆破「聚能射流」直接有關之能量約佔裝藥量之四分之一,此能量將射流器流體化,並快速射出切割正面之船殼鋼板,待鋼板切穿時,能量已消耗殆盡,溢出至海中之能量甚微,對海洋生態環境並無影響。
而在執行完成後證明,89年沉放一艘軍艦要40至90分鐘,90年度採爆破作業只要約2至10分鐘,差別顯而易見。而且3艘軍艦的艦體均穩穩的坐落海底,英挺的投入培育資源及海洋觀光遊憩的行列。
伍、軍艦礁人工漁場現況調查
萬安艦及凌雲艦在89年底沉放後,次年本署隨即委託學術單位就其投放位置、坐底情形及生態狀況進行追蹤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軍艦礁上已長滿自營性生活之藻類及初級或次級消費者,艦體上層並吸引洄游性魚類優游其中,中底層更棲息著石斑類、鯛類等定著性魚種。
在投放一年後的調查結果中,總共在軍艦礁區紀錄了包含軟體動物門(Mollusca)、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環節動物門(Annelida)、脊索動物門(Protochordata)以及苔蘚動物門(Ectopora)、海綿動物門(Porifera)等7門11科14種以上之生物。主要的附著生物為為藤壺、牡蠣、海鞘、螺貝類以及海綿,生物附著的情形已是非常良好。而魚類方面,共紀錄到天竺鯛科(Apogonidae)、烏尾冬科(Caesionidae)、蝴蝶魚科(Chaetodontidae)、刺魨科(Diodontidae)、白鯧科(Ephippidae)、仿石鱸科(Haemulidae)、隆頭魚科(Labridae)、笛鯛科(Lutjanidae)、羊魚科(Mullidae)、金線魚科(Nemipteridae)、雀鯛科(Pomacentridae)、鸚嘴魚科(Scaridae)、魚由科(Scorpaenidae)、鮨科(Serranidae)以及藍子魚科(Siganidae)、狗母魚科(Synodontidae)、魨科(Tetraodontidae)等18科28種以上的種類,且有不同大小之體型,深具遊釣、船潛的開發潛力,呈現出軍艦礁區聚魚的良好效果,顯然成為一處海底魚兒新城鎮。
陸、結語
軍艦礁於設置完成後,所能產生的效益,約略區分為三方面:第一是軍艦礁廣大的表面積及立體空間,提供了各類水產生物棲息、繁殖、索餌、洄游及躲避敵害的場所,經過一段時間後所建構起的生態系,可成為良好的漁場及魚族棲生的環境,對現階段海洋生態保育而言,具有積極再造的效益,其地位就如廣大沙漠中建構一處綠洲城市般重要;第二是軍艦礁所形成之良好漁場,提供了漁民經濟又便利的作業場所,經過管理規範之訂定,可增加傳統漁民直接的生產效益,這部分由本署委託學術或試驗單位所進行的調查評估中,初估一處人工魚礁區一年所帶給漁民的收益,至少有新台幣一千萬元之譜,第三是除役軍艦礁在妥適處理後,其礁型保留軍艦原貌,投放於沿岸海域,除能對戰史軍品做另類之紀念保存外,所形成漁場在透過完善的管理後,將來更可成為海底觀光、船釣、潛水等遊憩景點,對倡導國人海上遊憩活動,以及提昇國人生活效益,深具價值。
因此,綜合前述三項效益,雖然不能作很正確的定量表示,但其整體效益以五十年計算,預估帶給漁民之經濟收益可達五億元,更惶論加上每年所增加之生態及觀光遊憩之效益了,而每艘軍艦之工程費約僅五百萬元,其投資報酬率實在相當之高,可謂是人工魚礁效益多元化之最佳詮釋,更是沿近海漁業多元發展之希望所在了。
軍艦礁投放完成後並不是就此結束,而是政府所建構一個嶄新人工漁場的開始。期望透過當地政府、漁會及相關保育團體的參與,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機制,讓人工魚礁漁場確實發揮應有的功能,為永續漁業發展擔負起重責大任,並為重新打造台灣沿近海產業與環境,以及推動整體漁業產業發展,擘劃出美好的願景。
〈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1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