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養殖管理
隆背笛鯛人工繁殖成功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
所屬地區:台灣

在東部海域,屬於高經濟價值的魚類很多,如笛鯛魚類、石斑魚類,其中又以笛鯛科魚類的平均價格為最高。近年來由於此等魚類的產量已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乃針對東部各種高經濟價值的魚類,進行一系列相關的養殖及繁殖試驗研究,以建立種苗生產技術,期使東部養殖魚種多樣化,避免因魚種集中而造成產銷失衡的問題;另可大量生產魚苗,進行人工放流,增加東部海域的漁業資源。目前該所已研究完成隆背笛鯛之人工繁殖技術,唯量產技術尚待進一步確立。
水產試驗所指出,隆背笛鯛(Lutjanus gibbus)俗稱紅魚,屬笛鯛科笛鯛亞科。幼魚體色黃紅,成魚則呈鮮紅色且背部隆起,上有許多細斜帶,尾鰭深分叉。產卵期為3~5月,生殖季節時雌魚生殖孔紅腫外突。
此項試驗研究的種魚來源,是以手釣方式在台東縣三仙台海域所釣獲的。種魚數量共計50尾,體重介於500~1000公克;其中雌魚30尾,生殖腺重介於25~38公克;雄魚20尾,生殖腺重介於20~30公克。培育所用的種魚池為4公尺×8公尺×1公尺的長方形池,總容水量為32公噸,並以自製的軟性飼料及下雜魚來投餵;培育期間以24小時流水方式作水質控制,流水量為2公噸/小時,並二天抽底一次。檢查種魚成熟度後,以HCG 300 IU/kg混合LHRH-A 40μg/kg進行背部肌肉注射,雌魚每尾注射劑量為0.5 c.c.,雄魚則減半。
種魚經賀爾蒙催熟40小時後,就可自然產卵、受精,每日產卵時間在20~22時之間,產卵水溫為25~26℃,鹽度為33ppt。受精卵為分離、浮性、透明、圓球型卵,卵徑為0.80~0.85mm,油球徑0.18~0.20mm。經22小時10分後孵化,剛孵化的仔魚體長為1.13mm;經90分鐘後體長為1.60mm。受精卵的孵化時間受當時水溫的影響甚大,水溫升高時,孵化時間會縮短;孵化時,以鹽度在35ppt的試驗組,其孵化率最佳為90%,其次為30ppt試驗組的86%,而仔魚畸型率有隨鹽度之下降而增加的趨勢,鹽度在5ppt以下的各試驗組,則受精卵全部死亡。仔魚體長約3.09mm時,會開始攝食,此時可投與輪蟲,並添加少量海水綠藻水以穩定水質,魚苗大多聚集於水池的中、上層;第16天以後,可投餵小型橈腳類及人工微粒飼料。
連絡人:水產試驗所台東分所 陳哲明先生
電 話:(089)850-090
圖一、隆背笛鯛種魚 | 圖二、隆背笛鯛8細胞期 |
| |
圖三、隆背笛鯛原腸胚 | 圖四、隆背笛鯛將要孵出之仔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