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專題報導

全球創匯農業前景極佳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其他

  近年來農場和牧場已成為美國富人的投資新熱點。在股市表現不佳、債市又因利率升高而前景堪憂之際,美國部分投資銀行建議高收入客戶可嘗試投資於農牧場。美國農牧場投資的淨回報率介於3%至7%之間。

  美國銀行和JP摩根大通銀行是目前美國農牧場投資市場的兩大巨頭。美國銀行表示,該行私人銀行部門管理的農場和田地面積現已超過200萬英畝。JP摩根大通銀行代管的土地面積也高達200萬英畝。其他一些信託公司和銀行也有這類服務。

  創匯農業迅速崛起
  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正在推動農業生產發生巨大變革,並導致全球性的創匯農業迅速崛起。

  美國佛羅斯特-沙裏文市場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從1999-2003五年間,全世界創匯農業按金額計年均增長12.5%,其中,歐盟創匯農業發展迅速,近五年年平均增長15.2%。

  報告特別提到荷蘭的成就,這個國土僅4萬多平方公里而且其中48%是沙地的小國,多年來農業產品出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荷蘭1個農業勞動力供養112人,是英、法、德國的10倍。荷蘭的成就歸功於堅持應用新技術,包括普及遺傳學、生物工程、優質肥料以及電腦科學管理等。

  日本農莊10年前精心培育的優質肉牛已對美國和歐洲的牛肉市場構成威脅。日本技術人員用精製高蛋白飼料混合啤酒餵養的“韋尤”牛種,牛肉質地純正、鮮嫩,儘管這種牛肉在美國超級市場每磅零售價達70-170美元,仍供不應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許多國家不斷增加農業投入,日本農業投資年均遞增13.5%,法國為11.7%,荷蘭12.2%,而且發達國家普遍採取免稅、優惠貸款、價格保護等措施剌激農業生產和普及高技術。在發展中國家,非洲統一組織制定的經濟恢復優先發展計劃,用於農業的投資占50%。亞洲的泰國、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中國等,都紛紛增加農業投入。

  實施戰略調整計劃
  近20年以來,許多國家不斷加強對農業政策的調整力度,特別是把擴大農產品出口作為農業戰略性調整的重中之重,不少國家已取得明顯的效果,為解決國內市場供大於求、農產品過剩問題找到一條成功之路,其中美國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

  美國農業出口政策的戰略性調整,首先是調整農產品出口方向,把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美國認為,不但美國國內市場飽和,歐洲發達國家也是“成熟的市場”,拓展潛力不大。發展中國家糧食和農產品需求大,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易受自然災害的打擊而發生糧食短缺問題;發展中國家花在食品方面的開支比例大,平均占收入的47%,而美國和歐洲這方面的比例僅分別為11%和13%;特別是一些經濟發展快的發展中國家對高質量肉類和水果產品的需求增長迅速。

  其次是努力打破出口障礙,迫使別國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和減少農業補貼。世界農產品貿易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認為,除了近年來美元價格過高對農產品出口產生了不利影響外,許多國家的進口關稅過高是美國農產品大量出口的主要障礙。為此,美國近年來同許多國家舉行了貿易談判,農產品貿易是談判的重點之一。美國已經同不少國家就農產品出口問題達成了協定,迫使一些國家降低進口關稅,從而推動了美國農產品出口的增加。

  有機食品搶灘市場
  由於害怕農產品殘留農藥及肥料等化學製劑危害人體健康,有機食品目前已漸成發達國家的消費主流。近年來有機食品已成為世界農業領域發展最快的產業。農民可以從較高的農產品價格和較低的現金投入兩方面獲得效益。世界市場有機食品的零售價比普通食品高20%至40%,甚至50%以上。專家預測,世界有機食品產值在今後10年內將從現在的140億美元增加到1500億美元,許多國家有機食品消費量年增長率將達到20%至30%,甚至50%。日本早在5年前就開始擴大對美、歐出口無土栽培的“綠色”蔬菜、水果,由於品質好,無污染,而且無季節之分,深得顧客好評,去年向美國出口猛增四成。

  中國目前的有機食品的出口額僅有1200萬美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市場潛力巨大,出口潛力更大。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並參與市場競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中國是農業大國,對食品的安全性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將是今後在食品國際貿易中建立合理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

  替代原料大有可為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種植工業外物,既可生產替代原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又可出口創匯。

  由於石油資源的短缺,越來越多的國家再次青睞生物資源。統計資料顯示,過去5年,發達國家用玉米製造的聚合物增長了2.2倍。2003年頭9個月,美國嘉吉-陶氏化學公司的玉米塑膠銷量激增50%。

  近年來,德國工業作物種植在不斷發展。2002年全國工業作物種植面積已達75萬公頃以上,是此前10年的5倍,已經能夠為化工、造紙等工業部門提供相當一部分原料。此外,馬鈴薯和玉米也成了許多工業企業的替代“綠色原料”。據德國官方統計,2002年僅化工、造紙和能源部門收購的工業作物價值達15.5億馬克,此前5年年均增幅高達31.5%。1995年後,德國政府每年撥款5500多萬馬克用於發展工業作物種植,全國有20多家大學、科研機構協助農民發展工業作物種植。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