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信息 > 台灣新聞
東亞十國貿易比較結果,台灣漸入佳境

資料來源: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
所屬地區:台灣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最近完成「東亞十國之貿易表現比較」專題報告(東亞十國係指我國、韓國、日本、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及香港),該研究報告選取積體電路等我國出口前二十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HS)四位碼產品項目為比較樣本,逐一就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歐盟等四大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成長率及貿易集中度等四項指標,與其他東亞九國作比較,報告結論指出:
一、台灣應運用優勢發展成為全球商品供應鏈中繼站
我國就貿易總值言,僅為東亞十國的第五名(較上一年度上升一名),相較於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值與平均每人GDP在東亞十國的排名(各為第四名),都顯示還有可待努力的空間,台灣位處世界海運要衝,挾既有執世界生產管理牛耳之優勢,趁大中華經濟圈成型之際,應朝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商品供應鏈中繼站的角色發展。
二、2002年我國對外貿易表現尚可,2003年預期表現適中
2002年我國的出、進口成長分別為6.3%與4.9%,表現較日本、香港、新加坡、印尼、泰國均佳,較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則稍差。至於2003年的貿易成長預測,我國的出、進口成長分別為8.4%與9.4%,在四小龍之中表現與新加坡一樣出色,且比香港、韓國為佳。
三、十國比較我國對美元匯率貶值長期觀察尚屬適中
比較東亞十國2002年的兌換美金匯率相對於2001年之升貶值幅度,我國貶值2.24%,僅較日圓(貶值3.08%)幅度小;若相對於1995年作較長期之觀察,則新台幣貶值23.42%,較日圓(貶值24.99%)、韓元(貶值38.35%)、馬來西亞幣(貶值34.09%)、泰銖(貶值42.00%)、菲律賓披索(貶值50.24%)及印尼盾(貶值75.85%)貶值幅度都小,而較人民幣(升值0.90%)、港幣(升值0.81%)及新加坡元(貶值20.86%)貶值幅度大,十國中貶值幅度最大的是印尼盾,最小的為人民幣,我國貶值幅度尚屬適中。
四、我國前二十大出口產品在四大市場僅部分產品RCA值最強
雖然以我國前二十大出口產品作為各國比較選項,但在特定市場許多項目上的RCA值,我國並非最強,表示東亞十國在某些項目上,相對於該國出口至特定市場的其他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我國二十大出口產品在四大市場RCA值居東亞十國之首的有:
美國市場:印刷電路(HS8534)、空白媒體(8523)、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8531)、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及墊圈等製品(7318)及專用於廣播或電視傳輸器具等所屬器具之零件(8529)等五項;
日本市場:積體電路及微組件(8542)、專用於各種資料處理機器或電算器輸入端之零附件(8473)、印刷電路(8534)、空白媒體(8523)、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及墊圈等製品(7318)及合成纖維絲紗(5402)等六項;
中國大陸市場:液晶裝置(9013)、印刷電路(8534)、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8531)、合成纖維絲紗梭織物(5407)、初級狀態苯乙烯聚合物(3903)及合成纖維絲紗(5402)等六項;
歐盟市場:專用於各種資料處理機器或電算器輸入端之零附件(8473)、自動資料處理機及其附屬單元(8471)、有線電話或電報器具(8517)、空白媒體(8523)及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鉚釘及墊圈等製品(7318)等五項。
五、目前東亞十國中我主要競爭對手國仍為亞洲其他三小龍
以我國前二十大出口產品項目做比較,觀察東亞十國在此二十大產品項目之出口總額占各該國出口比重,發現菲律賓、新加坡、我國、香港、馬來西亞與韓國等六國均超過三成以上,顯示其主要出口商品結構較相近,若由此二十大出口產品的平均每月出口總額做觀察,亞洲四小龍在57億美元至64億美元之間,亞洲四小虎(馬、泰、菲、印尼)則介於6億美元至35億美元之間,故以主要出口商品之重疊性與平均每月出口總額之相近程度而言,東亞十國中我主要競爭對手國仍為新加坡、韓國及香港等亞洲其他三小龍。
附件一:東亞十國之貿易表現比較
附件二:十國比較在主要市場
資料來源: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網http://www.trade.gov.tw/index.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