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信息 > 國際新聞
泰國筍殼魚養殖前景廣闊
資料來源:神農編譯中心
所屬地區:泰國
泰國筍殼魚,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為暖水性經濟魚類,主產於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最大個體長60cm,重達5~6千克,每尾重0.4千克以上為商品規格。泰國筍殼魚屬蝦虎魚亞目,是肉食、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隙、洞穴中,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食物是小蝦、小魚,養殖水溫範圍在15~33℃,適宜水溫在25~30℃,適宜在池塘、水庫網箱及溫室養殖。
泰國筍殼魚肉質細嫩,刺少,經營養學專家測定,泰國筍殼魚的肌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3.44%,谷氨酸的含量為氨基酸總量的15%以上,味道特別鮮美。已成為日、韓、新、馬等國及台、港、澳、粵、滬地區進口的主要淡水魚產品,產地國出口價10.00~12.00美元/千克,由於產地國單純依靠從自然資源捕獲苗種養殖,資源量的下降造成了市場上的價格上升,2004年上半年500克/尾的魚,上漲到15.00美元,國內水產市場批發價漲到現在130~150元人民幣/千克。目前國內市場消費量在5000噸以上,全部依靠進口,仍不能滿足市場消費。1988年,中國就有科研人員從泰國引進筍殼親魚,開始人工繁育苗種研究,1999年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優秀魚種引進,在廣東省試養。
近十年來,國內未能形成商品性的養殖生產規模,主要原因是進口苗種成活率低,而本土化苗種繁育生產未能形成規模。養殖方式不同於產地國,未能完成泰國筍殼魚各生長階段的食物鏈特性及病害防治技術研究等因素,也限制了泰國筍殼魚在國內的養殖推廣和發展。由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承擔的農業部“948”專案及三亞斷山漁業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星火計劃“泰國筍殼魚全人工繁育、養殖”專案,已成功地突破大量人工繁育苗種和養殖技術關,使這一外來品種已適應了中國的生長環境,為淡水養殖業又增添了一個新的名優養殖品種。
中國淡水漁業人工養殖產量處於世界首位,泰國筍殼魚的成功引進,在實施淡水漁業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加速向高效益、產業化的方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泰國筍殼魚不僅在國內有極大的消費市場,也有在形成產業規模後國際市場的需求,且養殖成本並不高,僅20多元人民幣/千克,產出利潤率為300%以上。特別應當引起關注的是,在長江流域地區有大量閒置的溫室養鼈場,養鼈效益日漸趨低,而這些設施都適宜養殖泰國筍殼魚,並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可逐步發展成工廠化高密度養殖,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能有效地推動各地淡水魚類養殖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