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網站新聞 活動看板 文章搜尋
 

農業信息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信息 > 大陸新聞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有助中國國內玉米市場良性發展


資料來源:上海農業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實踐證明,近年來中國所實施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對中國國內玉米市場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餘糧。按保護價格收購有效的防止了玉米價格的過度下跌,在玉米市場處於低糜態勢之時,對市場起到一種支援,而且穩定了農民收入,敞開收購對於保護和調動農民種植玉米積極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糧食收購資金實行封閉運行。只有實行糧食收購資金封閉運行,才能保證收購資金及時足額供應,不向農民“打白條”擠佔挪用收購資金的現象也得到有效遏制。只有資金的及時到位,玉米收購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有助於提高玉米在市場中的流通速度,減少不必要的程式延長收購時間,增長企業銷售成本。明令禁止收購企業向農民“打白條”,有利於保證農民收入、儘早將糧食變現。同時,暗箱操作也將得到有效的抑制,穩定了社會的安定秩序,對於提高玉米的經濟效益也有著重要作用。  

三、建立直接補貼機制,保護種糧農民利益。這是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中央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從今年起全面實行對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

  中央要求一是確保直補資金真正補在糧食生產上,真正補給種糧農。二是不能用補貼資金低扣各種收費和債務。今年國家已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多億元直接補貼種糧農民,以後逐步增加到現有糧食風險基金的一半。考慮到糧食主產省(區)籌措補貼資金比較困難的實際情況,中央決定對吉林、黑龍江、河南等13個主產區給予必要的扶持。直補機制的建立建全,將會有效的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促進農民種糧積極性,對於保護糧食生產安全有著重要作用。  

四、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自身改革步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實行下崗分流、減人增效,建立健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表機制,才能有效地解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人員多、費用高、效益低的問題,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這樣企業的包袱減輕了,成本降低了,效益的增加也會隨之而來,玉米在市場中的流通也會更加暢通。  

五、推動了農業和糧食生產結構的調整。實施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將逐步縮小糧食收購保護價範圍、實行優質優價、拓寬收購渠道,推動玉米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協作關係,推動玉米產、購、銷三流通環節的順利進行,使玉米主銷區進一步發展效益農業,玉米主產區進一步發揮種糧優勢,改善中國原有的玉米區域佈局不合理的狀況,增強產區的主導地位,為玉米市場逐步向優質化產業方向發展創造條件。  

六、增強國家對玉米的主控地位,穩定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目前國內正在不斷的興建國家糧食儲備庫,提高儲備庫的設施、技術含量,目地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需要,增強國有儲備水平,近幾年我們之所以在亞洲金融風波中抵禦往了衝擊,這就體現了中國在實行擴大內需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措施力度和成效,物質的豐富,經濟的穩步發展對於提高玉米消費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