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市場簡介 農業行情 市場動態 產銷分析 文章搜尋
 

產銷分析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市場行情 > 產銷分析 > 漁業水產

2003年中國漁業經濟形勢分析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據農業部漁業局統計分析,2003年,中國漁業系統圍繞結構調整和漁民增收的中心任務,以發展養殖為重點,控制捕撈,開拓遠洋,深化加工,著力提高水產品質量,加強法制建設和行業管理,在面臨“非典”疫情突發、局部災害比較嚴重、部分水產品出口受阻等不利情況下,群策群力,做了大量工作,保持了中國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據對20個重點省(區、市)的統計,2003年1-11月,中國水產品產量達3875萬噸,同比增長4.1%;水產品市場總體平穩,大宗常規品種價格穩中有降,名優品種價格有所上升;水產品出口額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實現貿易順差25.9億美元, 繼續保持大宗農產品出口第一位。預計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可達4700萬噸,出口可突破50億美元,漁民人均收入可達5200元,比上年增收150元,增幅3%左右。  

  一是漁業經濟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取得新發展。養殖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2003年1-11月,海水養殖產量945萬噸,同比增長6.7%,淡水產品產量1512萬噸,同比增長6.22%。海洋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稻田養魚和名優水產品養殖勢頭強勁,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0%以上。中國養殖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中國海洋捕撈產量1261萬噸,同比下降0.42%。遠洋漁業穩步發展,大洋性漁業比重持續上升。以出口為導向的水產品生產、加工體系進一步完善,休閒觀賞漁業成為發展熱點。  

  二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促銷工作有新開拓。突出表現在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出口企業對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認證體系建設加快,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等省的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陸續投入運轉。漁藥管理體制逐步理順,水產品藥殘專項整治力度很大。出口加工和養殖企業內部質量管理工作明顯增強,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取得較快進展。在農業部2003年組織的水產品藥殘監測專案中,抽檢合格率由2002年的94.9%提高到99.5%。為了把“非典”疫情的影響減到最低限度,疫情解除後各地紛紛組織市場開拓工作,舉辦各種展銷會、推介會,組織水產企業走出國門到境外參展促銷,參與協調貿易爭端,促進了水產品市場的迅速恢復和出口增長。  

  三是漁業法制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有新成效。2003年,國務院頒佈了《漁業船舶檢驗條例》,農業部發佈了《遠洋漁業管理規定》和《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省級人大或政府頒佈的地方性漁業法規規章有十多個,涉及養殖證制度建設、捕撈許可管理、漁船管理、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各個方面,推進了依法行政和行業規範管理。資源養護工作繼續得到加強,海洋伏季休漁順利實施,東黃海北緯35度線管理和首次東海拖蝦作業休漁取得了預期效果,首次實施全長江禁漁期制度取得圓滿成功,查處非法捕撈的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地方性的資源養護管理也有新成效,遼東灣海蜇管理是多年來最成功的一年,珠江、黑龍江等大江大河開展的人工增殖放流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人工魚礁建設試點在穩步開展。  

  四是漁業基礎和支撐體系建設有新成果。一批由國家投資的重點漁業基礎設施和執法裝備相繼投入使用,同時2003年的漁業投入又達空前水平,僅中央一級的國債投資、計劃內基建投資、財政專項經費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就超過12億元,比去年增長15.8 %,是歷史上最高的一年。各地政府的漁業投入也有較大增加。這些投入主要用於漁業結構調整和中心漁港、良種體系、漁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水生動物防疫體系的建設和科研推廣工作,以及用於更新漁政裝備和漁政執法等,對提高漁業產業素質,加快漁業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對社會資金流向也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  

  五是專屬經濟區和涉外漁業管理工作有新進展。根據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在外交、公安邊防等有關部門和軍隊支援下,今年中國漁政指揮中心、三個海區局和有關省(區、市)漁政機構聯合在專屬經濟區和重點敏感海域組織了一系列重大漁政執法和護漁行動,其規模和力度是中國漁政有史以來所沒有過的。在黃海重點加強了涉韓水域漁船管理,與韓國漁政船開展了六次海上聯合執法,維護協定水域漁業秩序。在北部灣組織了七次巡航護漁行動,對南沙生產漁船進行全面整治,減少了涉外事件發生和漁民生命財產損失。根據中美政府間漁業協定,我漁政船和執法人員與美國海岸警備隊合作,成功查獲了在北太平洋公海使用大型流網從事非法作業的我違規漁船,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影響。為維護和爭取我漁業利益,今年以來,我們與有關國家進行了艱難的漁業談判,先後與韓國、日本就明年的入漁條件達成協定,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後續談判取得重大突破,中俄漁業談判也接近完成。  

  當前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漁業結構的深層次矛盾仍相當尖銳,捕撈強度居高不下,漁業水域污染、資源衰退的情況尚未得到遏制,特別是在國家大力實施減船轉產政策的同時,一些地方仍在違法造船;二是有的地方重產量的意識還較濃厚,對發展質量重視不夠,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較突出,出口水產品檢出藥殘超標的事件屢有發生,成為出口貿易的重大隱患,漁業生產、加工和管理方式與國內國際市場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三是涉外漁業和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2003年前11個月發生涉外漁業事件約200起,漁業海難事故超過400起,漁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四是部分漁民負擔重,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生產生活面臨困難,群眾來信和上訪事件增多。這些問題應引起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要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