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鎮海洋資源豐富,海帶、海蠣、魚蝦的養殖已成規模,但前些年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銷售等服務跟不上,造成增產不增收,極大挫傷了群眾興海致富的積極性。為改變這一現狀,該鎮去年成立了"平海鎮海洋資源開發研究會",下設"海帶協會"、"海蠣協會"、"鰻魚苗協會"等。
各協會由各村的養殖大戶、營銷大戶、技術人員組成,鎮有關部門挂點負責,每年邀請專家前來開設講座3場,為養殖戶送去技術,同時還派兩支技術幹部隊伍深入生產實地,指導海帶養殖戶合理密植,調節水層,增加浮子,促進生成。科技興海,使平海鎮今年5000畝海帶獲得全面豐收。上店村貧困戶陳阿牛,在鎮水技站站長、海研會成員許金美的幫助下,養殖的5.5畝海帶喜獲豐收,僅此一項即可增加淨收入15000多元。
全鎮像陳阿牛這樣的養殖戶不下100戶。海帶豐收之後,還要爭取早上市,賣好價。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及時組織營銷戶提供市場行情資訊,為養殖戶尋找市場賣點,打開海帶銷路,當起穿針引線的"紅娘"。眼下,全鎮50多位元從事海產品營銷行當的大戶已各就各位。平海村肖金鑄、占新枝等人常年走南闖北搞營銷,每年通過他們銷往江西、湖南、安徽、新疆等地的海帶均在2000噸以上。
今年海帶收成以來,通過他們等人銷往全國各地的海帶也有百餘噸了,且賣了好價格。今年海帶豐產,質量上乘,市場行情看好,目前每畝產量2.5噸左右,每噸最低賣價1000元。照這樣計算,全鎮僅海帶一項就能使農民增加收入1000萬元,可把養殖戶樂壞了。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其實現形式有多種多樣,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得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地走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平海鎮立足當地海洋資源優勢,"靠海吃海",運用科技手段,幫助農民發展養殖業。在海帶喜獲豐收後,又組織營銷大戶向農民提供資訊、尋找賣點、拓寬市場,使質優可口、營養豐富的海帶產品銷往全國各大城市,賣出了好價格,增加了農民收入。這種既靠科技進步發展養殖生產,又靠仲介組織打開產品銷售渠道的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