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市場簡介 農業行情 市場動態 產銷分析 文章搜尋
 

產銷分析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市場行情 > 產銷分析 > 漁業水產

2003年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分析及2004年展望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據農業部漁業局分析,2003年,中國水產品對外貿易克服貿易壁壘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出口額再創新高。據海關統計,2003年,水產品進出口總量為443萬噸,進出口總額達到79.7億美元;其中出口量210萬噸,出口額54.9億美元,同比增長1%和17%;進口量233萬噸,進口額24.8億美元,同比下降6.4%和增長9.5%;實現貿易順差30.1億美元;出口額繼續位居大宗農產品首位,占農產品出口總額214.3億美元的25.6%。  

一、基本情況  

(一)出口品種

  在各大類水產品中,深加工水產品列出口額第一位,凍魚及魚片列出口量第一位。具體品種中,凍魚片在我出口水產品中占重要地位,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為45萬噸、10億美元,但其中近95%為來進料加工。中國自產出口品種主要有對蝦、鰻魚、羅非魚等,其中對蝦出口超過鰻魚列第一位。 

(二)貿易方式

  一般貿易仍為主要貿易方式,出口131萬噸、32.8億美元,分別下降2.5%和增長17.6%,占出口總額的60%,出口額增幅比2001、2002年分別提高了10和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67萬噸、19.5億美元,同比增長17%和15%,占總出口額的35.6%,近幾年出口額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他還有少量易貨貿易、邊境貿易等,占出口額的4.4%。 

(三)出口市場

  中國向150多個國家(地區)出口水產品,其中對日、美、韓和歐盟市場的出口額占總額的82%。日本仍是我最大出口市場,對日出口63萬噸、22億美元,由於日本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和對中國烤鰻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日出口量和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22.4%和2.2%。日本市場占中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也由2002年48%下降到40%;美國市場的對蝦消費需求不斷增長,2003年我對美出口達到31.8萬噸、1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3.7%和23.7%,繼續列我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是中國來進料加工魚片的主要消費國,儘管其對我蝦類產品的禁令還未解除,但依靠來進料加工,我對歐盟出口已超過封關前2001年4.5億美元的水平,達到19.3萬噸、4.9億美元,同比增長85%和1倍多;韓國一直以來是我凍魚出口的主要市場,但2003年我對韓出口原條凍魚數量有所下降,頭足類出口略有增長,出口49.2萬噸、7.7億美元,同比增長1.4%和10%,總體上保持穩定。  

(四)出口省份

  主要出口省份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沿海地區集中了全國水產品出口額的98%。2003年出口額列前5位的分別是山東、廣東、遼寧、浙江和福建。山東省出口增長主要來自來進料加工魚片,2003年魚片出口達8.0億美元,增長30.7%;浙江省出口增長主要來自對(小)蝦和珍珠,其中珍珠出口額5400萬美元,增長了2.5倍;廣東省出口增長主要來自對蝦,對蝦出口額4.7億美元,增長56%。內陸省份水產品出口仍以吉林、江西、湖北和安徽等省為主。其中吉林省依靠幹鱈魚來進料加工出口位居內陸省份榜首,出口額2400萬美元;湖北省依靠淡水小龍蝦出口,出口總額增長了近1.5倍,成為內陸出口增幅最大省份。江西省因烤鰻出口下降而出現滑坡。  

(五)進口品種

  魚粉仍為主要進口品種,供國內食用的水產品進口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全年進口水產品233.2萬噸,其中來進料加工原料105萬噸,同比增長12.2%,占進口總量的45%;魚粉80萬噸、5.8億美元,同比下降16.5%和18.4%,占進口總量的34.2%;除去加工貿易原料和魚粉進口,實際進口供國內消費的水產品為48萬噸,比2002年減少了12萬噸左右,主要進口品種仍為帶魚、凍魷魚和蝦蟹類產品等。主要進口國家為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泰國、印度、印尼等。 

(六)進出口價格

  2003年水產品出口綜合平均價格(每噸,下同)2600美元,同比上漲16%。其中,出口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品種有:小蝦和淡水蝦類上漲了11%,達到3000美元;蟹價上漲了24%。而出口價格下滑的大多是出口量大的品種,如:對蝦平均價格5700美元,下降了5.2%;大黃魚價格下降了14%。進口綜合平均價格1100美元,同比上漲17%。其中,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價格提高了8.7%,為1300美元(而加工成品再出口價格卻下降了2.3%,為2900美元);供國內食用的水產品如帶魚、鯧魚和蝦類價格也有所上升;魚粉平均進口價格650美元,下降1.7%。  

二、主要特點  

  2003年水產品出口量微增而出口額卻增長17%,這與國際水產品市場價格上揚有關,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出口品種結構的調整和產品加工深度的提高。  

(一)名特優養殖水產品出口勢頭強勁。2003年,蝦類、鰻魚、羅非魚、大黃魚出口分別占到出口總額的28.6%、13.4%、3%和2%,合計占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47%。其中,蝦類產品出口增長迅猛,2003年出口總額近10億美元,已超過鰻魚成為中國水產品出口創匯第一大品種。烤鰻由於再次遭到日本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出口額僅4.7億美元,比1997年高峰時的7.3億美元減少2.6億美元。  

(二)深加工產品出口比重提高。2003年深加工水產品出口量46萬噸,占出口總量的21.6%,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出口額19.8億美元,同比增加3億美元;而低值凍魚產品出口量和出口額同比分別下降37.8%和16%。  

(三)市場拓展初見成效。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舉辦的各類營銷活動對水產品出口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市場多元化走勢初現端倪。2003年,對日、美、韓和歐盟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例由2002年的88%降至82%,而對香港、東盟、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分別達到4.3、1.9、0.55和0.48億美元,分別增長54.3%、52.7%、39%和118.6%,主要出口品種是蝦蟹類及深加工軟體動物等。  

三、2004年出口形勢展望  

  近年來,中國水產品出口額以年均超過10%的速度增長,預計今年仍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基於以下理由:一是發達國家對水產品的需求仍會增加,特別是亞洲一些國家爆發禽流感疫情後,水產品的消費量將會有所增長;二是中國-東盟自貿區“早期收穫”開始實施,將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間水產品貿易的發展;三是中國名特優水產品養殖已形成規模,質量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重視,水產品出口貨源充足,質量不斷提高。  

  但是,由於中國水產品出口量大價低,且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不可避免地會遭到這些國家貿易壁壘的限制。為此,中國政府將繼續指導相關企業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深入開展水產品藥殘專項整治工作,推進出口產品原料場(船)、加工廠全面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管理制度;加快行業組織化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建立水產品出口協調機制;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等區域性貿易組織建立後所帶來的機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降低市場風險。
〈來源:農業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