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以往政府或農民團體辦理農產品促銷展示會或促銷活動,儘管產品品質佳,活動很成功,但活動一週,往往促銷也告結束,無法產生永續的效果。主因消費者即便青睞促銷的產品,卻不知可去哪裡購買。如果依包裝上的地址或電話,或許可利用長途電話訂貨,但仍面對實際的交貨與付款問題。專人送達的配送成本,對農產品而言難以轉嫁由消費者負擔,尤其是,有時候配送成本甚至較貨品價格還高。由於電子商務的流行,宅配事業應運而生,或許運輸費可望下降。但對農產品而言,宅配的運費仍屬偏高,這也是推動農產品直銷的最大障礙。
台灣幅員雖不大,連鎖商店體系卻相當發達。據非正式統計,台灣連鎖便利商店至民國90年3月止,接近6,000家,其密度之高,是別的國家所望塵莫及的。換言之,台灣商品銷售網已建立相當基礎。如能透過異業策略聯盟之運用,結合資訊科技與24小時營業之連鎖便利商店物流系統,應可有效促銷農產品,其作法值得研究。「上網下單,定點取貨」的構想因而產生。
二‧「上網下單 ,定點取貨」的構想
隨著社經環境的變遷及電子商務的普及,商品生產以消費為導向已是必走之路。由消費者「上網下單」將所欲購買品項與數量輸入,留下訂貨紀錄,即達成上網訂貨手續。由於是透過網際網路,其通信費僅以當地電話費計價,且貨品規格與價格可在網頁上清楚顯示,既經濟又明確。一旦完成訂貨手續後,消費者並可點選對自己最方便的取貨定點,貨品供應者(生產者)則透過異業聯盟之物流體系的運作,將產品依約定時間送到指定地點,以待訂貨者前來領取。台灣超市近6,000家,遍及全省各地,即使需要冷藏或保溫其設備均齊全,應是定點領貨的最佳選擇。苦在鄉鎮或偏遠地區,農會或傳統的「柑仔店」(零售店)亦可列於作為定點取貨點之考慮。「定點領貨」是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式,即訂貨者可到指定地點領取貨品,在領貨現場同時進行銀貨兩訖,完成交易。至於所謂聯盟運作,則指結合資訊科技,掌控物流與金流,包括充分利用既有異業配銷網、領貨點的選擇與分派、運輸工具之調用、貨款支付等。其作業範圍涵蓋上下游供應鏈與電腦作業共用平台等,是此一產銷策略聯盟成敗的關鍵所在,應由地區物流聯盟加以研究與主導。惟農產品特性,有別於一般商品,其生產分散於各農戶,集貨、分級、加工等處理往往須依賴農民組織共同協助完成。地區物流聯盟可以農民組織為核心組成。台灣有不少農會或合作社場均辦理共同運銷或直銷業務,已具有類似物流聯盟核心角色的經驗。以最常見的蔬菜共同運銷為例,由生產者將產品集中於社場,而由社場負責安排車輛運送到批發市場,交易後貨款經由社場支付給社員或生產者、農民。故可選擇適當約合作社場或農會作為地區物流聯盟的核心,加強其資訊基本建設與能力加以試辦,目前桃園市農會主導之農產品網路商城,限於配送能力,初期只能以公司行號或機關為銷售對象之困境,即可突破。目前統一集團支持Seven-Eleven連鎖商店之北部物流中心即設於中壢工業區內,與桃園市農會具有地利上的聯盟優勢,該農會實應推動與統一集團簽訂聯盟意願書,以進一步推動相關合作,初期並以較易保存之產品為對象。
三‧「上網下單 ,定點取貨」的推動策略
(一)慎選「上網」產品與台作 「夥伴」,妥善規劃
「上網下單,定點取貨」之基本理念旨在透過網際網路及其他媒體拓展農產品行銷通路,也讓消費者能很方便的買到「尚青、尚俗、尚安全」的農產品。產品的促銷,藉著網際網路的散佈,可廣及全國各地,市場潛力無窮。換言之,「上網」的產品是以全國的消費者為銷售對象。由於好產品固然重要,購買的便利性,也經常是決定購買意願的關鍵。「很方便的購買,很輕鬆的取貨」,才能使購買意願維持長遠,才真正能擁有長期消費者,掌握巿場。故選擇方便的定點一領貨處,是決定此一方案成敗的關鍵。台灣地區連鎖便利商店約6,000家,遍及全省各地,其中統一超商近2,700家,全家便利1,000家,萊爾富700家,OK便利630家。便利商店多位處人潮地段或深入住宅社區,確實是定點領貨的最佳選擇處。實際上目前已有購物網站與便利商店合作的案例,如火車票的購買、光泉關係企業與萊爾富、奇摩家與統一Seven-Eleven便利商店約合作,就是例子。從超市立場來看,傳統的銷售方式是消費者只能就所陳列的產品來選購,日後若拓展上網訂購,便利商店領貨,必然會帶動營業方式的調整,對連鎖商店營業額或利潤均會有正面的影響,同時又可降低其陳列商品的庫存成本,是有多利而無一弊,且便利商店背後之物流體系配送能量因可更充分利用,以分攤其經營成本,故應有意願合作,以達成生產者、便利商店及物流業者三贏的目標。便利商店唯一顧慮是農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或可能因而有所爭端。為避免此交易可能發生的爭議,「上網」產品一定要有明確品牌、且規格化。故推動初期可選擇已有良好信譽之品牌,已規格化的農產加工品打先鋒,以確立交易模式。
為建立產品品牌,增進產品知名度,產品「上網」銷售之前,應廣為文宣。辦理促銷活動或展示會時,產品的包裝上除要有品牌、品名等資料外,更重要要有網址。如此,產品一經上市,獲好評,上網訂貨生意就自動上門,且是源源而來。故今後凡由政府推動或補助辦理之促銷產品,或如配合休閒農業所促銷之農特產品,均應建立品牌,以利 「上網」。
為提昇產品競爭力,多年來政府持續輔導「產銷班」經營。在「策略聯盟」推出時,各方的焦點也都落在 「產銷班」。但傳統上,產銷班偏向生產技術約合作,合作社場則著眼於運銷協調與運作。實際上部分產銷班的運銷業務更是透過農會或合作社場來辦理,此或可能與產銷班規模較小有關。目前台灣有不少合作社場均辦理共同運銷業務,對物流、金流之控管已具經驗。以埤頭合作社場為例,其共同運銷業務是採共選共計制,產品統一分級共同計價,對品級嚴格把關,其業務管理資訊化亦有多年經驗。目前台灣亦有不少合作社場辦理直銷業務,扮演連接上游的生產者(農民)至下游消費者通路的角色,直銷農產品至各便利商店如青年商店等小超商及萬客隆、頂好、大買家等大超商。此等社場在運輸問題與超商的接觸均有相當經驗,且其業務資訊化亦多已具基礎。故從策略聯盟運作的經驗或經濟規模來看,選擇以合作社場或農會為聯盟主體應是可行策略。
(二)初期試辦應有作法
「上網下單,定點取貨」推動初期最好先選有品牌、有知名度的產品試辦。例如南化鄉之「南芝園」品牌頗具知名度,在國內已打入大批發市場、超市、直銷機關或公司、電子商務等多管道定點交易市場。據報導,南化鄉農會在芒果果農採收後處理流程,由實物之集貨、分級包裝、到安排貨車的運送,已建立一套控管體系運作有年,即為適合產品。再如布袋水產加工生產合作社為嘉南地區水產加工品物流中心,其「海峽牌」漁產品已獲得 「海宴」認證,品質確保,享譽各地。此等有品牌高知名度的農漁產品,應可考慮作為優先試辦項目。惟目前此兩單位或其他農民組織,電子化程度都不夠,有賴輔導。政府除了輔導地區物流聯盟建立其資訊體系架構、發展各業務資訊系統外,更重要的是藉此機會熟悉個別地區物流聯盟運作實務,以為規劃整合策略聯盟資訊體系之準備。如此,才可望於最短期間內,建立其配銷網與奠定資訊體系架構之基礎。
四.結語
農業是國家發展、國人生活及生態保育的根基,是最貼近民眾的產業,也是政府施政績效良窳的重要指標。現代的農業除了是生產、生活、生態均衡發展的「三生農業」,從事糧食生產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外,面臨加入WTO的衝搫,也必須主動出擊,以知識為軸心、科技為手段,掌握研發及開拓的觀念,追求創新與進步,才能維謢農業的永纘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於發展初期,巿場較為有限,惟若結合住家附近便利商店之取貨懮勢與其背後強大的實體配送能量,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儘早踏出第一步,有助於掌握巿場的利基。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與資訊成為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台灣農業必須因應時勢潮流,加速調整角色及功能,由數量經濟轉向知識經濟發展,將資訊科技知識及文化知識附加於農產品,結合資訊傳遞與網際網路功能,開發現代化運銷通路,建立以科技創新、資訊及知識經濟為本的現代化產業,以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捉升競事加,俾突破目前所遭遇的困境,開創台灣農業的新時代。
〈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0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