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京郊已從荷蘭、美國、日本、以色列等16個國家和地區引進30餘科160多種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不僅豐富了居民的菜籃子,也使一些農民走上致富路。但由於許多單位和菜農盲目發展,致使許多特菜因集中上市、品質差、污染嚴重而使供需雙方都遭受損失。
因此,專家就京郊特菜如何健康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種植者首先要摸清市場需求,根據自身的設施條件、技術水平、勞力素質、氣候特點等因素來確定種植規模和品種。
1、賓館、飯店、酒樓和超級市場:每天都需要送貨,要求全年均衡供應。要分批排開種植,陸續采收供應,不能斷檔。
2、節日裝箱禮品菜:目前以檔次高、耐儲藏、外觀新穎、保健功能強的瓜果類菜受歡迎。要根據不同作物、不同品種的生育期來確定適宜的播種育苗期,保證裝箱前正常成熟。
3、觀光採摘:要分批播種,整棚定植。採摘完一棚,再開一棚。
4、出口和運往外埠銷售:根據每批次走貨數量確定分批播種的時間和每批的面積。
二、生產出高標準的無公害菜。生產過程無污染,儘量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不要圖便宜使用劣質種子;規格質量不同的品種要分類包裝,徹底改變普通菜的"內差外好"、"表裏不一"的習慣做法。
三、介紹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引導消費。在許多情況下,消費者由於不瞭解特菜的特點和食用方法,就沒有購買欲望。所以生產者不僅要會種,還要向消費者介紹,引導消費,才能使生產出的菜產生較高的經濟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