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分析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市場行情 > 產銷分析 > 綜合分析
2004年3月特用作物、果品生產預測

資料來源:農政與農情
所屬地區:台灣

壹、特用作物及果品(表二)
一、茶葉比上年增產4%
台灣種植茶樹為常綠灌木,全年均可萌芽生長,管理得當不論春夏秋冬都能摘取茶葉製茶;所以臺灣茶葉生產,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及冬茶,其中春茶與秋茶產量較高。以區域而言,台灣北部茶區老茶園較多,由於近年茶價無法提高,茶園管理放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有減產趨勢;中部茶區多屬高海拔新興茶園,生產高級茶,售價較高,茶園生產管理較為集約,因此逐年增產。今年春季雨量正常,雖然北部茶區受去年下半年乾旱影響,春茶略為減產,惟中部茶區春茶仍屬增產,整體評估本年春茶呈小幅增加趨勢。依據各地農情觀察結果,預測全年茶葉總產量為2萬1,412公噸,比上年產量2萬655公噸,增產4%,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2萬279公噸比較,增加6%。主要產地鄉鎮有南投縣名間鄉、鹿谷鄉、竹山鎮、仁愛鄉,台北縣坪林鄉、三峽鎮、石碇鄉,桃園縣龍潭鄉,新竹縣新埔鎮、峨嵋鄉,嘉義縣梅山鄉、番路鄉。
二、李比上年增產2%
台灣李樹果園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區及東部,其中以苗栗縣最多,中部所產李供鮮食者較多,而東部李則以供加工為主,近年由於李的售價未能提高,果農經營意願消退,種植面積逐漸減少,今年收穫面積比上年減少2%。依據農情預測結果,今年李樹開花期間氣候適宜,平均單位面積產量估計將比去年略高,預測本年總產量為3萬5,355公噸,與上年產量3萬4,724公噸比較,增產2%,若與近 3年平均年產量3萬4,665公噸比較,亦增產2%。主要產地鄉鎮為苗栗縣大湖鄉、泰安鄉,南投縣仁愛鄉及台東縣海端鄉等。
三、桃產量比上年增產2%
目前台灣栽培的桃,包括低海拔的硬肉桃,高海拔的水蜜桃,以及中低海拔的需冷性水蜜桃。硬肉桃如鶯歌桃、本土毛桃及八月桃,主產地在台中縣和平鄉中低海拔山區;高海拔水蜜桃主要產地在和平鄉、復興鄉、尖石鄉、仁愛鄉等高海拔山區,因售價較高均採集約經營;至於新引種選育之台農甜蜜桃,則在台中縣新社鄉與東勢鎮進行試作。依據農情預測結果,本年桃產區產量增減互異,桃、竹、投等小產區產量稍減,但主產區台中縣則因桃樹今年花芽分化期適度低溫,開花結實期氣候得宜,預估產量將會增加。綜合各地農情觀測結果,預測總產量為3萬1,807公噸,比上年產量3萬1,249公噸,增產2%,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2萬8,294公噸比較,則增加12%。桃的產期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硬肉桃與甜桃5月可上市,水蜜桃7、8月可採收。
四、比上年減產13%
台灣梨主要產區分佈在中部台中及苗栗縣,以寄接梨為主,高海拔溫帶梨已被寄接梨替代,逐漸式微。今年中北部地區寄接梨嫁接及開花期間遭遇多次低溫侵襲,致接穗成活率降低,加以往年可自日本進口之梨穗,因受日方去年夏季低溫影響,梨穗供應不足,本年將無多餘梨穗可供應補嫁接,影響本年寄接梨產量。依據農情預測,今年梨總產量10萬5,996公噸,比上年產量12萬2,138公噸,減產13%,再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11萬5,220公噸比較,亦減產8%。主要生產鄉鎮為和平鄉、東勢鄉、卓蘭鎮、新埔鎮,寄接梨6、7月可採收,溫帶梨在8至10月採收。
〈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4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