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將通過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啟動實施"新世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確保"菜籃子"產品的安全。這是今天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市場信息質量工作座談會透露的資訊。
近年來,"菜籃子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食品不安全隱患增多,如大米用礦物油"拋光",麵粉摻用"甲醛",銀耳用硫磺薰制增白,獼猴桃施用"膨大劑"增大,生豬添飼"瘦肉精"促長增瘦,蔬菜農藥殘留超標。這些不安全食品直接影響了居民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劉振偉近日表示,為確保食品安全,農業部門將花大力氣解決農藥、違禁獸藥、各種添加劑殘留問題。今年主要從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入手,在產地和銷地市場兩個環節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農業部擬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4個城市先行試點,為大範圍推開積累經驗。
劉振偉指出,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雖然給農民和經營商增加了很多限制,但從長遠看是有利的。因為消費者對食品不放心,就會少買或不買;反之,消費者一旦建立了消費的信心,食品的總消費量肯定會擴大。如果農產品是安全的,大家都來買,價格也可提高,可以彌補因不用或少用農藥、化肥等帶來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市場准入制度,還能夠促進農產品的出口,于國於民都有利。
劉振偉還透露,圍繞發展優質、安全、衛生農產品,農業部將加快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標準的制訂和修訂速度,今年在組織實施第一、二批715個農業行業標準的同時,啟動第三批農業行業標準專項計劃的實施。在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督體系建設方面,今年全國將重點補充20至30個市場急需的部級質檢中心,爭取新授權認證25個部級質檢中心,同時加快畜產品、獸藥、飼料質量認證中心的籌備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 〈 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
中國農業信息網 提供
兩岸農業商務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