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WTO兩岸對策

農產品信息建設與流通革命


資料來源:2000中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管理與網絡建設研討會   所屬地區:台灣

農產品信息建設與流通革命
    主講人:深圳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祝俊明


              深圳農副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市〝菜籃子〞工程重點企業,於1997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我國農產品流通領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現在〝農產品〞已發展成為一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保鮮、批發、拍賣、直銷、配送、連鎖零售經營及進出口貿易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擁有合資、控股和參股企業共20多家,總資產、淨資產分別近20個億和10個億。公司也多次被評為深圳市〝AAA資信等級〞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和〝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長期以來,在農產品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不斷投入給我們帶來了巨大收益,公司屬下的深圳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和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供應的蔬菜、水果、糧油、海鮮等分別占深圳特區居民消費量的85%、90%、50%和65%以上,成為深圳市政府調控〝菜籃子〞價格的重要依託,並輻射到華南乃至東南亞和歐美等世界市場。市場銷售額和銷售量年年上升,兩大市場的交易額、交易量1999年已分別達到145億美元和273億噸。布吉市場還被國家經貿委、國內貿易布和國家農業部確認為〝第一批重點聯繫批發市場〞、〝國家及中心批發市場〞和〝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


              一、加大農產品信息建設力度,積極探索農業化之路

              農業產業化是一個不斷增加科技含量,由粗放經營走向集約經營,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過程,必然要求農業信息溝通有一個大的發展,推動農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我們農產品公司在信息建設方面為農產品流通與農業產業化發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提供農產品價格信息,充分發揮價格發現和物價平抑的功能

              農產品價格的高低與變化,直接關係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只有通過市場的供求才能形成更為合理的價格,即由市場去發現價格。但這個市場必須具有相應的條件:足夠的買者和賣者:充足的商品:一個大規模的交易市場:市場的競爭是充分的,每一個交易主體不能左右市場價格,亦即沒有壟斷者。布吉農產品批發市場正式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在市場主體上,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按〝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敢於打破公有制企業壟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格局,允許國有、集體、私營、個體和外資企業參與批發市場進行經營,〝貨不分東西、人不分南北、組織不分公私〞,強化了市場競爭,現在每天進行交易的人數以萬計,匯集了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3000多種農產品,擁有全世界各地名優農產品300多種,日交易量6000多噸,每一個獨立的交易主體都不可能左右和操縱市場的價格。因此,在這樣的市場中形成的交易價格更真實、更合理,為了充分發揮價格發現和信息傳遞功能,在1993年,我們就成立了農產品信息中心,與國家農業部信息中心、全國農副產品信息網和香港長沙灣書菜市場聯網,並選取布吉市場中去有交易代表的點每天定時實地收取價格信息,及時將國內外,場內外的價格信息傳遞給生產者、經營者和各級政府,用戶可以隨時查閱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類農產品價格的當天行情,指導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並為政府調控市場提供價格依據,各地亦根據騎價格變化情況及時調劑農產品餘缺,一但布吉市場出現某種產品供應不足,價格上漲,各地能及實在短期調進該種產品,平抑其價格,保持供需平穩。布吉市場作為中介組織,將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企業、政府等市場各種利益主體有基地聯繫在一起,發揮著溝通、引導、規範、監督和公正的作用,其功能是其他組織甚至市政府所無法替代的。

              (二)通過市場供求信息指導生產,提高農民對農產品市場的關心度,發展特色農業

              批發市場既是貨物的買賣場所,也是價格行情的誕生地和供求信息發源地,面對市場越來越大的商品交易量和需求量,隨之而來的是對信息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精,它與商品、資金構成市場的三大流,即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而這三大流中,信息流是最活躍的因素。但長期以來由於信息閉塞、交流滯緩,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被完完全全地割裂開來,形成互不相干的獨立體,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供需矛盾激化。時而貨找車,時而車找貨,嚴重影響物資流通;
              --市場競爭無序。掙脫計畫經濟的中國物流在過渡時期競爭混亂,折扣成風、行賄受賄等暗箱操作源於市場不健全、流通不暢、信息滯後、監督不力;
            --地區保護盛行。全國物流市場被分割成相互割裂的小市場,削弱了全國大市場的統一性,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和有機聯繫程度;
              --成本高昂。市場分割導致物流和環節成小浪費,庫存積壓、低效重複運輸現象嚴重,最終不僅使企業利潤空間減少,還使消費者利益受損。農民們長期處於一種〝只問耕耘,掌握不了收穫〞的處境,尤其是在貧困地區,地域的封閉、信息的短缺、市場渠道的閉塞,使農戶的生產極具盲目性,極具地方特色的土特產經常性地出現結構性過剩,往往〝豐產不豐收〞。

              我們農產品公司通過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貨物集散、信息傳遞功能,很好地解決了以上各矛盾,將農戶的生產與市場對接,信息流與資金流、物流結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戶的市場參與能力與選擇空間,並誘導農戶根據市場行情配置資源,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獲利能力。公司下屬的原農產品信息週刊《農產品市場》,內涵二十多個農產品信息數據庫,有市場分析與預測、深圳行情等樣目,提供準確快捷的農產品供求信息和各地行情,開創了一條以市場帶動生產進而增加農民收入的新的扶貧模式。

              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市場的培育,強化信息指導功能,培植了頗具市場影響的農品品牌,如:江西絲苗米、東北大米、陝西紅富士蘋果等產品,就是通過批發市場的銷售價格而引導當地的生產的。其中,湖北的臍橙在進入農產品市場之前,由於缺乏營銷渠道,每年都發生大量的爛果現象。而農產品公司通過對其品牌的培育和介紹,經過包裝、塗臘、保鮮等一系列的產後加工,使其暢銷全國,既解決了產替過剩與銷地不足的矛盾,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致力農產品信息話建設,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

              農產品信息話簡單地說就是信息化了的農產品,在長期的市場管理和建設中,我們充分認識到農產品信息化的突出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農產品信息化通過內部利益機制的建立,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利益主體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更有利於農業多主體的投資機制的形成,使農業投資的增加和大規模投資成為可能,為農業擴大再生產和集約經營打下物質基礎。其次,農產品信息化使農產品流通更順暢,農產品價值實現更順利,農業發展走上良性的、自我發展的道路。

              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作為農業化的大型龍頭,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扮演著管理者、組織者、監督者、服務的角色,我們充分利用佔有的市場、擁有的信息網絡,通過培育市場,擴大市場半徑,將交易品種變成流動的信息符號,帶動大量的中介組織、產銷一體化組織的產生與發育,創造了〝公司+批發市場+中介組織+農戶〞、〝公司+批發市場+產銷一體化組織〞、〝公司+銷地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產地批發市場+農戶〞三重農業產業化模式,為我國的農業產業話題供了具有廣泛應用價值和推廣前景的創新路徑。


              二、組建農產品信息網絡公司,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與傳統農業相容和,用信息大通到來引導農產品流通革命

              互聯網造成了信息資源價值的回歸,這裡的信息資源可包括企業自身的網絡信息結構、信息服務網、客戶群等,企業與消費者、供求雙方通過互聯網中介匯集到互聯網中,並通過這些互聯網中介獲得針對性的信息與服務。我們〝深圳市中農網有限公司〞正式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主要從事B2B農產品網上交易,農業經濟分析及農產品價格走勢分析、氣候與農產品種植利弊分析,發佈產銷地農產品供求價格、庫存信息,幫助廣告策劃等業務,在信息更高層次的開發和利用方面較全國同行先行了一步:

              (一)堅實的基礎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信息資源的佔有率是關鍵,能否以獨特的商業模式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市其能否可持續發展前提。我們恰恰在這方面得天獨厚;公司1993年成立的信息中心,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個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的農產品專業信息網--中國農產品信息網(www.chinaapi.net),聯通全國各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會員制,網絡會員有3000多家,每天發佈20萬字節的信息量,用戶可以隨時查閱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類農產品價格的當天行情,成為中外客商提供農副產品信息服務的專門機構。在農產品信息建設上我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二)廣闊的前景

              開發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網絡為我公司這一傳統產業取得協同效應,即原有資源與互聯網產業互相促進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使現有業務得以延伸。農產品公司作為績優上市公司,有多年開發、經營管理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豐富經驗,擁有布吉、福田兩個全國首屈一指的批發市場,近年通過收購農牧實業公司、深圳市果蔬公司,開辦民潤連鎖肉菜超市,已經成功地建立起了集農產品批發、拍賣、配送、零售、信息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雄厚的物流體系。此次網站的開發和建設,從而將農產品批發市場昇華為非地域性的網上虛擬農產品交易電子商務系統,並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重要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同時,民潤連鎖超市走〝社區化〞發展道路,已形成了較為龐大的銷售、配送和服務體系,這種資源優勢很容易實現由傳統經濟向互聯網經濟的轉移,在最短的時間內
            實現網絡盈利。

              過去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市場、供與求之間由於資訊落後、信息不暢、生產和經營處於盲目混亂的境地,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要得盡快的發展,克服信息瓶頸,建立現代化物流模式是必需的一環,然而,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不成熟,加上物流業痼疾積重難返,這讓我們感到阻力重重,但我們並未因此而卻步。信息時代最大的一個特徵是〝融合〞,是生產與消費融合,是企業無法用太大的成本換取所需要的信息。

              只有在信息社會才有可能使技術的進步與商品經濟在扁平的層面上實現有機的統一。現在,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都將不可避免的發生改變,農產品交易也將成為真正可能的〝身邊經濟〞--與市場面對面、與消費面對面,再也不是〝開拓市場〞,而是接受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又一次地需要對己有農產品流通體系進行新變革和創新。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