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專題報導

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的國際經驗與趨勢


資料來源:中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資源稟賦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形成了當今世界多元化的農業技術創新模式與制度。最近10多年來,隨著世界農業及農業科技形勢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各國都在根據新的需要對本國的農業技術創新機構設置以及運行機制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改革。  

1、多元化的創新主體和多渠道的經費籌措機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科技企業和各種民間組織不斷發展壯大,知識產權制度逐步建立與完善,農業技術市場範圍逐步擴大。這些都為非政府部門廣泛介入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甚至逐步居主導地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因此,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由國家政府占主導地位逐步向多元化模式發展。但是,由於農業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在各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機構在國家的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踐中,往往強調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的分工與合作,前者主要負責提供公共物品性質的農業技術創新。所以,各國政府都在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和知識產權不易得到保護、技術難以商業化、社會效益高於經濟效益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以及農業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  

  伴隨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的多元化,農業技術創新投資渠道也多樣化。私人部門的農業技術創新投資增長速度超過公共部門,致使私人農業技術創新投資在農業技術創新總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私人投資的增加趨勢不僅表現在研究領域,在推廣領域也是很明顯的。

  目前,世界各國農業推廣經費的來源主要有:

(1)由納稅人繳納稅金支援政府推廣機構;
(2)向特定農產品徵稅支援政府推廣工作;
(3)商業公司向農民銷售農用生產資料和收購農產品,並向其提供推廣服務;
(4)農民協會通過會費支付推廣服務或由政府提供補貼;
(5)商業公司或社會各界為非政府機構提供資金來源;
(6)非政府機構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來提供推廣服務;
(7)諮詢機構向農戶收費;
(8)有關機構向農民銷售刊物或其他資訊資料。  

2、優化公共部門的資源配置,改革運行機制  

  面臨財政負擔日益沈重、運行效率不高、農業形勢的變化等各種壓力,加之私人部門的廣泛介入,為了迎接挑戰,各國都在對公共部門的農業技術創新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重點在於整合現有的體系和資源,精簡機構,壓縮人員,按照專業領域和研究專案建立研究中心。例如,加拿大原有35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所,統一歸屬加拿大農業及農業食品部管理,按自然區劃分佈於全國不同生態類型區。研究的領域包括生物技術及作物育種、果樹、畜牧生產、土壤改良及食品加工等18個方面。為了適應農業生產需求和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從1995年起,農業部按照科學佈局、突出重點、面向市場的原則,對下屬35個研究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是:

(1)在對各單位所有研究專案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壓縮專案、精簡人員、突出重點;
(2)按照研究領域設置及重點研究專案分佈情況建立研究中心。通過建立以某一專業領域為主的研究中心,減少了機構的重復設置,優化了科技資源配置,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形成了科學的研究工作體系。美國、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的做法也是如此。  

3、促使企業尤其是農業科技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  

  市場競爭迫切需要農業企業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不斷佔領技術與市場制高點,由此推動農業企業向農業科技企業發展。另一方面,近年來,許多國家都鼓勵公共系統的研發機構轉制為企業或者進入企業,由此產生了一批實力較強的農業科技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企業特別是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社會發展必然要求農業科技企業成為推動農業技術創新的主力軍。這些農業科技企業集科技生產經營於一體,技術先進,資金雄厚,人才濟濟,機制靈活,營銷得力,市場反應迅速,是農業科技產業發展和農業新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的強大推進器。  

4、合作技術創新成為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合作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例如澳大利亞的合作研究中心專案是1990年由聯邦政府發起的。其總的目標是要加強研究機構之間以及研究機構同用戶之間的長期合作,從而使澳大利亞的研究和發展投資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看到各種鼓勵“研究人員一利益相關者”合作研究的相關政策。許多國家的政府通過制定多樣化的政策機制積極鼓勵大學、企業和政府間的合作,合作研究對傳統的學術研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例如美國農業研究、推廣和教育之間的關係以前是科學家、教育機構和推廣機構之間的資源競爭關係,現在不斷轉化為一種合作、協調、吸收利益相關者參與的結構;印度國家研發實驗室和技術研究機構不斷加強同產業界的合作。  

  許多國家都相應地設立了促進合作研究的機構與專案,如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都設有合作研究中心。世界各國合作研究中心的形成及其增長的趨勢反映了全球範圍的科學研究體系的轉型,這種轉型同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密切相關。在實踐過程中,許多國家都從合作技術創新中嘗到了甜頭,衆多的企業也走上了合作研究和聯合開發的道路,合作過程中每個參加者擁有自己所開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並可分享其他合作夥伴的成果,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資金,同時通過合作使自己處於科技的前沿。

5、重視農業技術推廣與仲介服務的作用  

  農業技術推廣與仲介服務在整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這一點在農業技術創新理論和實踐中都得到了反映。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人們普遍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用戶參與、能力建設以及促進民間組織的發展。這反映了農業推廣在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即從“自上而下”的線性技術轉移模式向側重於雙向溝通的用戶參與模式變化。正因為推廣工作很重要,而實踐中許多國家的推廣工作又面臨衆多的矛盾,所以近年來,國際農業推廣改革的勢頭很猛。農業推廣在全球範圍內進入轉軌時期,要求在財政與投資體制、權力結構安排以及管理方式上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討論的熱點問題主要在於結構分權、用戶參與、商業化與私有化等。分權是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能及制度安排從中央政府及其所屬機構轉移到地方政府及其所屬單位和基層組織、半自主性質的公共機構、區域發展組織、專業化的職能權力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現行的推廣分權戰略主要有3種政策取向:

(1)通過改革財政與投資制度來分解費用負擔(例如成本補償);
(2)通過結構調整來分解中央政府的推廣職責;
(3)通過用戶參與促使其承擔責任並實現推廣專案的分權管理。

  分權的主要形式是權力分散、二元結構、權力轉移、授權、商業化和私有化。隨著分權策略的實施,推廣投資多元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當今世界較有影響的農業推廣組織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專案型、企業型和自助型等5種。  

6、注重農業技術創新制度與政策的完善  

  這主要包括農業技術創新體系與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主體內部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創新主體之間行為的協同,以及多方位的創新政策的制定,許多國家特別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投資制度與政策的運用。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科技政策的戰略轉移和產業政策的完善,政府通過對科研和創新活動的撥款、制定促進高技術發展和傳統技術改造的各種大型技術計劃、利用各種財政金融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強對技術創新活動的協調,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不完備性,降低交易成本,為創新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對促進私人農業科技投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鼓勵私人部門農業科技創新的運行機制下,許多企業,尤其是大型的跨國企業都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如孟山都、先鋒等。  

  不過也要看到國際上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一些爭議,尤其是對農民非正式創新活動的保護方面,不同的國際條約之間也有矛盾。很多人認為,在發展中國家,農民是種子和許多其他植物遺傳資源的主要管理者。農民有權平等地分享由其保存的遺傳資源所產生的商業利益。對農民長期以來所開發的植物和種子品種的經濟價值,應該給以足夠的尊重。國家應該保護農民的權利,防止他們傳統的知識被盜用。

  然而,在國際上對遺傳資源的使用權利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試圖將此權利賦予農民,但也有人主張要對此進行限制。例如,《國際植物遺傳資源承諾》和《農糧作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傾向於保護這類權利,但烏拉圭回合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的有關規定則不然,在TRIPS框架下,只對那些有明確發明者的發明進行專利保護,可是農民的傳統知識是許多個人和社區集體的貢獻,要確認發明者幾乎是不可能的。
〈來源:中國農業科技信息網〉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