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性學園地 > 性病防治

二期梅毒的斑疹有哪些類型?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二期梅毒的斑疹有哪些類型?
臨床常見的二期梅毒疹有以下幾種類型:

a)薔薇疹(玫瑰疹)
早發型為直徑約0.1~0.5cm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斑,長軸與皮膚溝紋一致,呈淡紅色或玫瑰紅色,邊緣不整,不相融合,表面無鱗屑,不癢。在被褥中及溫熱環境中不明顯,當裸露體部,皮膚受冷時因有輕度浸潤,皮疹較為明顯。經過1~2日後更為明顯。新發生者壓之退色。逐漸變暗紅、褐黃,壓之不退色,最後消退。發生順序為先見於軀幹兩側,逐漸在胸、腹、背、大腿及四肢屈側,對稱發生,最後波及全身,數目甚多。一般不發生於頭、面、頸部及手足。約經數日或一週左右可自行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薔薇疹較常見,但因無自覺症狀,且色澤淡,經過短暫,易被忽略。未經治療的薔薇疹消退後會反復再發。

b)復發型(晚發型)
一般發生於感染6個月左右或稍遲,形狀較大,約如指蓋或各種分幣大小,最大者可達直徑4~5cm大小,數目較少,多限於肢端如下肢、肩胛、手掌、足蹠、前臂等部,尤以掌蹠多見,呈肉紅色,周圍常有暗紅色暈,表面會有鱗屑,稱為掌蹠鱗屑性斑疹,亦稱為銀屑病樣梅毒疹。無自覺症狀,經過時間較長,約1~3週會自行消退,消退時常中央先消退,因而可表現為環狀或半圓形(環形斑疹)。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